ZKX's LAB

【答个疑】孩子腺样体肥大,必须要手术切除吗?

2020-09-27新闻6

亲爱的中六君,最近发现孩子睡觉时有明显的打呼噜,有时候在睡着后还会流口水。白天也时常张着嘴巴,提醒他后可以闭上嘴,但过后,嘴巴总还是不自觉地打开。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腺样体肥大,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疾病,可以导致很多健康问题:打鼾、睡眠质量差,缺氧,导致精神差、认知能力低,成绩下降,鼻窦炎、鼻塞、中耳炎,甚至颌面发育及身体发育障碍等等。

其实许多家长的担心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几岁大的孩子要在全麻下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无论哪个父母都会有所顾虑。但如果不积极治疗,又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学习。

那么有没有“不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呢?

【答个疑】孩子腺样体肥大,必须要手术切除吗?

什么是腺样体?

说腺样体很多人都觉得陌生,但是说它的另一个名字,一定觉得似曾相识:咽扁桃体。

实际上我们的口咽部、鼻咽部有很多扁桃体组织,他们都是淋巴免疫器官,而我们常说的扁桃体仅仅是指“腭扁桃体”,也就是位于口腔两侧的扁桃体。

而腺样体也就是咽扁桃体,则是位于鼻腔后端的鼻咽部的淋巴免疫组织,起着同腭扁桃体相似的抗击外来微生物入侵的作用。

【答个疑】孩子腺样体肥大,必须要手术切除吗?

既然是“淋巴免疫器官”,腺样体就要承担鼻咽部抵抗炎症的任务,一旦有细菌、病毒感染及过敏等炎症反应,淋巴组织会迅速反应性的增生。

通常这种增生在急性炎症期过后,腺样体组织会逐渐缩小。但如果急性炎症反复刺激,或者形成了慢性炎症,那肥大的腺样体就再也回不去了。

腺样体肥大有什么影响?

腺样体引起的症状都和它所在的解剖位置有关。

01

打鼾和张口呼吸

打鼾是因为呼吸的“上气道”堵塞或者狭窄,气流经过狭窄的上气道发生湍流,以及上气道的一些组织在气流的冲击下振动发声。

肥大的腺样体如果堵塞了后鼻孔,不仅会导致鼾声,由于孩子经过鼻腔吸入的气体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就会不自主的张着嘴呼吸。

【答个疑】孩子腺样体肥大,必须要手术切除吗?

02

腺样体面容、牙列不齐

由于长期的张口呼吸,会造成孩子颌面的发育异常,形成腺样体面容,影响孩子外观:唇厚、饱牙、牙列不齐等等。

03

白天嗜睡

由于夜间睡眠质量差,造成孩子在白天非常容易嗜睡,在上课期间和坐车期间都会睡着,严重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04

生长发育迟缓

由于气道狭窄,在夜间呼吸时需要更努力的做功呼吸消耗能量,生长激素的分泌可能更少。这些都造成孩子更矮。

儿童OSA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干预,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颌面发育异常(腺样体面容)、行为异常、学习障碍、生长发育落后、神经认知损伤、内分泌代谢失调、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甚至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等。故儿童OSA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什么情况适合非手术治疗?

注意,重度的鼾症伴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仍然是“绝对适应症”。也就是说,只要确诊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必须及时手术。

根据2020中国儿童OSA诊疗指南:因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导致的中重度OSA患儿,强烈推荐手术治疗。即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如因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炎症导致症状加重的,或轻度OSA患儿可以先用药物治疗观察。

指南推荐意见:确诊为OSA且临床检查符合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的患儿,无手术禁忌时,推荐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作为中、重度OSA患儿的首选治疗。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打鼾,如果家长对于全麻手术犹豫,那么鼻喷激素和白三烯调节剂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非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手段主要就是通过鼻喷激素和白三烯调节剂,控制腺样体的炎症反应,减轻其肥大的程度改善症状。

【答个疑】孩子腺样体肥大,必须要手术切除吗?

总之,尽管鼾症合并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患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是“一线”治疗手段,且多可明显改善症状,

但如果患儿或家长暂时不能接受手术,使用鼻喷激素和白三烯调节剂也是一个选择。

然而,这样的选择有前提:必须在医生进行评估以后,轻度或者中度的堵塞可以进行保守治疗的尝试,并且必须在治疗最长6个月后重新进行评估,如果症状改善不明显,仍然需要手术。

本文指导专家

【答个疑】孩子腺样体肥大,必须要手术切除吗?

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专科 张湘民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广东省政协第九、十届委员,第十一届特聘委员,广州市政府参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北美颅底外科学会会员,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会员,国际睡眠外科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耳鼻咽喉医学工程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常委。曾兼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备科科长,耳鼻咽喉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副理事长。获中国及国际PCT专利40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评为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临床专长:鼾症(睡眠呼吸障碍)诊疗、耳鼻咽喉显微及内镜微创外科手术、鼻-鼻窦及颅底外科手术与修复重建、颅面创伤骨折修复矫整形。鼻咽癌显微内镜检查及早期诊断,咽鼓管功能及听力障碍的检查与治疗以及耳鼻咽喉疑难病例诊治:如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鼻颅底及侧颅底(听神经瘤等)肿瘤、鼻咽喉气管肿瘤、复杂型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鼻漏及脑膜脑膨出等。

创新与特色:自80年代开展儿童及成人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诊断与治疗,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着力进行OSAHS临床及基础研究,创立十余项新型的微创手术方法:改良咽侧成型术、改良舌根牵拉术和改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等,对各种鼾症及OSAHS病例疗效良好。研究成果已发表国际专业杂志并参加学术交流,获得高度评价。手术植入装置已获得多项中国及国际专利。2012年7月调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组建我国南方规模较大的睡眠呼吸障碍诊疗及研究中心,应用当今世界各种先进诊疗技术及创新专利微创技术治疗OSAHS及相关疾病,促进临床新技术推广应用,造福广大OSAHS患者。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文章内容来源于猫大夫医学科普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儿健康#打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