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此刻唯有死战,安能言降?”刘谌——蜀国最后的倔强

2020-07-19新闻6

“刘谌(?-263年),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后主刘禅第五子,封北地王。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城下时,刘谌固请出战,但被刘禅拒绝。当听闻刘禅举国投降邓艾之时,刘谌尽杀家人,后赴昭烈庙自杀。”——百度百科

刘谌,一个三国迷们并不很熟悉的名字。百度百科上刘谌的简介只有上面这一段,《三国志》里对刘谌的记录也只有一句:

“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三国志·后主传》

三国演义稍微多了一点:

次日,众议纷然。谯周见事急,复上疏诤之“依臣之见,不如降魏。裂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保全黎民,望陛下三思”。后主从谯周之言,正欲出降;忽屏风后转出一人,厉声而骂周曰:“偷生腐儒,岂可妄议社稷大事!自古安有降天子哉!”后主视之,乃第五子北地王刘谌也。后主生七子,惟谌自幼聪明,英敏过人,余皆懦善。

后主谓谌曰:“如今百官都说当降,汝独仗血气之勇,难道想让成都化为灰烬吗?”谌曰:“昔日先帝在时,谯周从未参与国政;而今妄议大事,出口乱言,甚非理也。臣切料成都之兵,尚有数万;姜维全师,皆在剑阁,若知魏兵犯阙,必来救应:内外夹击,可获大胜。岂可听信腐儒之言,轻废先帝之基业啊?”后主叱之曰:“大胆!无知小儿岂识天时!”谌叩头哭曰:“父皇!即使大势已去,也该父子君臣背城一战,与社稷共存亡,倘若投降,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先帝啊。”后主不听。谌放声大哭:“父皇,先帝非容易创立基业,今一旦弃之,孩儿刘谌宁死不降!”后主令近臣推出宫门,遂令谯周作降书,遣私署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同谯周赍玉玺来雒城请降。

北地王刘谌闻知,怒气冲天,乃带剑入宫。谌乃至昭烈庙中,伏地哭曰:“臣羞见基业弃于他人,故先杀妻子,以绝挂念,后将一命报祖!祖如有灵,知孙之心!”大哭一场,眼中流血,自刎而死。蜀人闻知,无不哀痛。后人有诗赞曰:

“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

有人说刘禅七子之中,最像昭烈帝的就是刘谌。刘备一生漂泊,他无数次处在生死危险之中,始终与风雨飘摇相伴。快五十岁了,手中没有超过一万兵士,身边也只有张飞关羽赵云这些草根老将。但将近三十年的时光,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从来没有动摇过,从来没有心灰意冷过。几经坎坷,年老的时候终于三分天下,让后人记住了这个一生不懈努力要恢复汉室的皇叔。

刘谌跟刘备一样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性。可惜的是,刘备有桃园三兄弟,有诸葛,有赵子龙,有一堆愿意追随皇叔的的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而刘谌什么都没有,诸葛瞻战死绵竹,姜维远在剑阁,朝廷一帮投降派。先帝的基业毁于一旦,自己却无能为力。没人愿意勤王,没人愿意帮助刘谌。刘谌的境地比当年的刘备还要凶险万分。可是,即使如此刘谌也没有选择向命运低头,他自刎于昭烈庙,坚守住了蜀汉最后的倔强!

不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蜀国留给后世读者的印象从来都是斗志昂扬的,热情似火的。很多人说,蜀国是那个黑暗时代的浪漫主义,小栗是认同的,前三国时代的群星璀璨,到了后三国时代,蜀国已经人才凋敝,国力衰败,再也没有五虎将和诸葛亮那样的人才了,可是在身死国灭的时刻,北地王让所有喜爱蜀国的人重新看到了属于蜀国的精神和光芒,不屈服,不投降,不认命,为理想百折不挠。让人们想起,这才是蜀国,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蜀国,是张飞喝断长坂桥的蜀国,是赵子龙单骑救主的蜀国,是刘备为关羽报仇,不惜身死白帝城的蜀国,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理想主义。

哪怕正史上只有一句“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

#三国两晋南北朝#名著典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