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鄱阳湖土地沙化整治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调整等

2020-10-05知识15

求高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复习资料!

鄱阳湖土地沙化整治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调整等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建设的优点有那些?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br>;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br>;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

鄱阳湖土地沙化整治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调整等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区划方案 按照我国的气候和地貌等自然条件,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 个生态大区:东部季风生态大区、西部干旱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寒生态大区;然后依据《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为3 个等级:(1)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所具有的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将全国划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与人居保障3 类生态功能一级区。(2)在生态功能一级区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生态功能二级区。生态调节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等功能;产品提供功能包括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人居保障功能包括人口和经济密集的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等。(3)生态功能三级区是在二级区的基础上,按照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地形差异、土地利用的组合来划分生态功能三级区。全国生态功能一级区共有3 类31 个区,包括生态调节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与人居保障功能区。生态功能二级区共有9 类67 个区。其中,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等生态调节功能,农产品与林产品等产品提供功能,以及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人居保障功能二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三级区。

鄱阳湖土地沙化整治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调整等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调整等 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 东北林区: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调整等 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 东北林区: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人参、貂皮、鹿茸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 黄河流域:葡萄、梨、桃、杏、柿、枣、栗、核桃 南方地区:柑橘。

长江流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哪些环境问题或生态问题? 主要的生态问题:1.上游水土流失问题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也是长江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屏障。但多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重伐轻造,造成森林植被锐减。随着森林植被的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5万km2,占流域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3%,年土壤侵蚀量达14.05亿吨。上游区处于我国地形第一和第二阶梯,地势陡峻,山高谷深,土层浅薄,森林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迅速演替为草灌群落,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为下降,土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外动力地质现象如泥石流、滑坡、山崩等灾害日趋严重,每年都有造成伤亡的事件发生。近年来已加强了重点水土流失的整治和控制,但力度还不够。2.中、下游平原区洪、涝灾害问题长江小、下游平原湖区面积12.6万km2,有耕地600万km2,人口7500万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平原区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全靠3600余km长江干堤和30000余km的支堤保护,每当大汛来临,防御洪、涝灾害的形势十分严峻,遇大洪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实行了重视沿海地区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沿海地区取得了先行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国家开始重视区域发展的合理布局,并着手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20世纪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隐性的区域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中部省份经济地位日益边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退、西部地区的严重落后等[4]。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十一五”以来,国家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协调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增长战略版图日臻完美。(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图5-1)。图5-1 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示意图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

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 一、海洋污染现状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退耕还林工程的工程进展 及建设成效 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生态急剧恶化的状况,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作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的重要措施。为了摸索经验,完善政策,从1999年开始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了退耕还林试点。到2001年底,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361303066全国先后有2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了试点。2002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分年度进展情况如下: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省按照“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经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检查验收,3省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4.8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38.15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65万公顷。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退耕还林试点在中西部地区1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8个县(市、区、旗)正式展开。国家共下达试点任务87.21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40.4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6.75万公顷。另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安排退耕地造林任务2.8万公顷。9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

分别说明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工程的优点和缺点 东线工程211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5261扬州,终点在4102天津。东线工程供水范围1653: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

#农业#三农#退耕还林#时政#生态工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