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沙建交三十周年”视频交流会线上召开

2020-07-20新闻6

“中沙建交三十周年”视频交流会宣传图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查建国夏立陈炼)7月15日,中国驻沙特大使馆、沙特驻中国大使馆共同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沙特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承办的“中沙建交三十周年”视频交流会线上召开。

沙特驻华大使图尔基·艾勒马迪,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前驻沙特大使李成文分别致辞。中国驻沙特大使陈伟庆,沙特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主任、博士叶海亚·朱奈德,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授朱威烈作闭幕式总结发言。

沙中商务理事会成员、沙特经济协会成员博士马吉德·阿泰比,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丁俊教授,沙特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研究员海塞姆·赛义德,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副院长、教授金忠杰,沙特努拉公主大学社区服务和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莱提法·阿勒·法勒扬出席交流会并发言。交流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王广大主持。

中沙合作成果瞩目且前景广阔

图尔基·艾勒马迪表示,十分荣幸能见证中国和沙特建交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当前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外商投资、经贸往来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合作前景依然广阔,沙特政府及人民对此充满信心。我们应明确文化交流应与经贸交流齐头并进,两国在发展各领域友好关系的同时,决不能忽略文化这一重要领域。各方应共同努力,为中沙两国关系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李成文认为,回顾中沙建交3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两国关系可用“三十而立”来形容。30年来中沙双边关系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谱写了中沙关系的华美篇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沙两国领导人两次通话,彰显携手抗疫的坚定决心。此外,中沙双方在医疗物资援助、疫情防控经验分享、舆论声援方面也给予彼此坚定支持。两国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上正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双方已在政治、经济、能源等20大领域达成了100余项合作举措。

交流会发言阶段,马吉德·阿泰比回顾了中沙两国的建交历程。他表示,沙方愿与中方携手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丁俊认为,中沙建交30年来人文交流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了鲜明特色。同时,双方也面临了新的挑战,中沙亟需进一步密切合作关系,携手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

海塞姆·赛义德回顾了中国与阿拉伯半岛、沙特阿拉伯王国的交往史,并对两国文化交流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金忠杰认为,中沙建交30年来,两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中沙吉赞产业园区已成为“2030愿景”与“一带一路”合力的聚焦之地,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深厚的合作基础。莱提法·阿勒·法勒扬介绍了沙特努拉公主大学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推动中沙人文交流方面的具体做法。

“中沙建交三十周年”视频交流会会议现场 照片由校方提供

深入发展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总结发言阶段,叶海亚·朱奈德表示,中沙关系发展已迈入快车道,各领域合作成果令人瞩目。此次交流会的发言从以往较多关注经贸合作成就与前景拓展到人文交流的变化令人欣喜,这也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2019年沙特举办了首届“亚洲阿拉伯学”大会,以朱威烈教授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是参会人数最多的团组,充分凸显了中国在阿拉伯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中沙双方在文化交流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双方还应加强在典籍互译、学术机构互访、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朱威烈认为,中国与沙特建交以来,双边关系不断迈出新步伐。2016年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能源、经贸、投资、金融、文化、教育、人文、智库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入。中沙学者在推动中沙人文交流前进的道路上贡献巨大,双方学术交流领域依然有待拓宽。为此,应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向前发展。陈伟庆表示,30年是两国人民悠久关系的一个历史片段和截面,相信拥有传统友谊、共同利益和发展愿景的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必将持续深入发展。

近年来,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与沙特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通过学术互访、联合办会等形式加强合作,推动中沙人文交流走深走实。2018年11月,沙特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访问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9月,两个中心在利雅得联合举办了“成就、机遇、展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学术研讨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与沙特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多种形式互相支持抗疫斗争,以实际行动推进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外交#新冠肺炎_国际#中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