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船营法院:法官用心调解 化解邻里纠纷

2020-07-20新闻5

正义之声网讯 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邻里关系处好了,能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你伸出援手,为你排忧解难。近日,船营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之间的借贷纠纷案件,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家住吉林市船营区某小区的原告孙某与被告宋某是对门邻居,从2000年5月份开始,双方就居住在同一小区的同一栋住宅楼的同一楼层,由于双方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两个人关系一直不错,偶尔出去打个牌喝个酒,一来二去,二人成为了人们眼里的“铁哥们”。平时孙某夫妻二人工作忙,儿子孙小某常常去宋某家“蹭饭”,两个家庭互帮互助,关系十分融洽。

2015年11月,被告宋某找到孙某:“老家有点急事,需要三万块钱,你帮帮我!我用自家房子来担保做抵押。”孙某听到有房子做担保,又是好邻居,二话没说答应了。当天下午,宋某就在孙某家中写下了借款单和房屋抵押担保合同,随后孙某把准备好的三万元钱交给了宋某。

然而,到了约定的还款期限,宋某迟迟不肯还钱:“我的钱是帮朋友借的,朋友还没还我,我现在也没钱还你,再宽限一段时间吧!”孙某一想到宋某家确实不太富裕,也就同意了。没想到孙某的宽容,并没有带来好结果,没过多久,宋某连夜偷偷搬离了吉林,不知去向,就这样欠款一拖再拖。

这期间孙某通过各种方法掌握了宋某的信息和行踪,但联系宋某要钱时,宋某却迟迟不肯还,无奈之下,一纸诉状将宋某告上了法庭。

为了查清案件事实,明确借贷双方的具体情况,确保纠纷得到客观、公正、合理的化解,船营法院承办法官多次到被告宋某家中调解协商,由于被告现所居住的住址远离城区,位置偏僻,路途偏远,车子需要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才能到达被告家,三次拜访下来,被告宋某眼见满身疲惫的承办法官一次比一次态度真诚,心里产生了内疚之情。法庭上,在承办法官耐心的释法明理和语重心长的劝解下,结合原告提供的借款单和房屋抵押担保合同,原被告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原告同意放弃利息,被告把三万块钱交到了原告手中。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留下了原被告双方,让二人“唠一唠”,一番推心置腹地沟通后,二人冰释前嫌,一个拥抱化解了多年的恩怨。

自古以来就有“六尺巷”邻里相处的佳话,只有互相理解,彼此礼让,才能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船营法院承办法官观察细心,调解用心,结果舒心,成功地把十多年破碎的邻里关系,重新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法官#邻里#被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