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乐令旨不至 “旨不至”为何意

2020-10-10知识5

我该怎么读《世说新语》,为什么如此晦涩? 我是中专毕业,阅读古代汉语也是兴趣使然,不是科班出身,阅读史记、庄子、墨子之类,在有注释的情况下理…

乐令旨不至 “旨不至”为何意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是什么意思?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的意思是: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一、出处:这句诗出自战国时期屈原所著的《九歌》第一篇《东皇太一》。二、作者简介。

乐令旨不至 “旨不至”为何意

“旨不至”为何意 一、解释旨不至:只要用手指触摸某件物事,也就知道了这件物事的情形。旨同“指”,即事物的名称、概念。至:到达。二、出处及解析《世说新语·文学》第十六则载:客问乐令“旨(指)不至”者。对这句话,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一般理解为:了解了一个物体的表面,并不能达到它的实质,即使是达到了实质,却也不能穷尽它。全句意思为:有客人问乐广“旨不至”什么意思。这里来客与主人乐广讨论先秦名家的一个理论命题,乐广顺手用麈尾作道具简要地演示了一下就讲清了一个深奥难懂的问题。可惜这里的记载文字过简,且以“旨”代“指”,意思不容易领会。某客不理解“指不至”的意思,乐广不说话,用尘尾柄触碰茶几,问:到达了吗?来客回答:是的。乐广抬起尘尾,又问:到达之后,又去哪里呢?来客明白了。“指”无须直接到达所指之物并与之合而为一,所以它完全可以离开其物。由此可知,为了达到某一目的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3376462而采用某一手段,在目的达到以后,那手段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取消了。“指不至,物不绝”亦有此意。这与道家所说的“得鱼忘筌”、玄学家所说的“得意忘言”,都是可以相通的道理。三、《世说新语·文学》简介《文学》是《世说。

乐令旨不至 “旨不至”为何意

中华传统诗词经典155字 中华传统诗词经典155字 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者】苏轼【朝代】宋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世说新语·乐令清谈 》中“客问乐令“旨不至”者”这句话中的“旨不至”是什么意思? 《世说新语·乐令清谈》中“客问乐令“旨不至”者”这句话中的“旨不至”是什么意思?旨不至:这句话出自《庄子?天下》,原文为“指不至,至不绝”。。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至其善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旨不至”是什么意思? 一、解释旨不至:只要用手指触摸某件物事,也就知道了这件物事的情形。旨同“指”,即事物的名称、概念。至:到达。二、出处及解析《世说新语·文学》第十六则载:客问乐令“旨(指)不至”者。对这句话,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一般理解为:了解了一个物体的表面,并不能达到它的实质,即使是达到了实质,却也不能穷尽它。全句意思为:有客人问乐广“旨不至”什么意思。这里来客与主人乐广讨论先秦名家的一个理论命题,乐广顺手用麈尾作道具简要地演示了一下就讲清了一个深奥难懂的问题。可惜这里的记载文字过简,且以“旨”代“指”,意思不容易领会。某客不理解“指不至”的意思,乐广不说话,用尘尾柄触碰茶几,问:到达了吗?来客回答:是的。乐广抬起尘尾,又问:到达之后,又去哪里呢?来客明白了。“指”无须直接到达所指之物并与之合而为一,所以它完全可以离开其物。由此可知,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某一手段,在目的达到以后,那手段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取消了。“指不至,物不绝”亦有此意。这与道家所说的“得鱼忘筌”、玄学家所说的“得意忘言”,都是可以相通的道理。三、《世说新语·文学》简介《文学》是《世说新语》的第四门,专门记述了文章博学的。

《晋书李熹传》: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的翻译 当年先君以礼节对待我,所以我能按礼节来决定进退。现在明公您用法令来限制我,我害怕犯法才来见你的。《世说新语》摘 1、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公德而荷天下重。

“旨不至”为何意 指不至,至不绝.常人看来,只要用手指触摸某件物事,也就知道了这件物事的情形.这便是寻常士子学人们所谓的“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也就是说,常人总以为只要看见了(视)接触了(察)物事,自然便知道了这件物事的形状体.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至其善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化#乐广#世说新语·文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