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长相思》中的“山一程,水一程”是什么意思?

2020-10-12知识4

清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全文意思是什么? 清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全文意思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2113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5261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原诗】长相思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天4102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1653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写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回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答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长相思》中的“山一程,水一程”是什么意思?

《长相思》古诗诗句全文是什么?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长相思》中的“山一程,水一程”是什么意思?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是什么意思 意思:跋山涉水走过一2113程又一程。出自:清 纳兰性5261德《长相思·山4102一程》原文:长相思·山一程清代1653: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释义: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扩展资料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长相思》中的“山一程,水一程”是什么意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什么意思 意思: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古诗原文如下:《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写作背景是什么?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长相思·山一程》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原文如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译文如下: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扩展资料: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

《长相思》中的“山一程,水一程”是什么意思? 释意:随行的千军万2113马一路跋山涉5261水,浩浩荡荡。原文如下:《长相思·山一程》4102清代1653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

#长相思#清朝#山海关#纳兰性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