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淄博市七五“普法”总结巡礼|沂源:多措并举营造法治环境 彰显普法之效

2020-10-12新闻1

淄博市七五“普法”总结巡礼|沂源:多措并举营造法治环境 彰显普法之效

中国山东网10月12日讯 自七五“普法”以来,沂源司法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强力推进、提质增效,使全县人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淄博市七五“普法”总结巡礼|沂源:多措并举营造法治环境 彰显普法之效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引领普法征程再起航

在完善组织构架上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普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法治创建牵头抓总作用,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抓法治建设落实的直接责任人和推动者。

在明确目标责任上做文章。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精神文明创建考核,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研究,每月通报考核情况,有力推动了普法规划落到实处。

在强化经费保障上有行动。普法经费单独立项保障,共投入经费200余万,切实保障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及各类法治创建活动的开展。累计打造提升法治基地108处,购买分发法条、法律读物13000余册,印发普法资料、手册、宣传品15余万份,发放法治宣传画及挂图2万余张。

淄博市七五“普法”总结巡礼|沂源:多措并举营造法治环境 彰显普法之效

丰富宣传形式,突出宣传重点,推动普法工作再深入

注重常规性,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学法用法。在全市率先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不断推动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五年来,县四大班子率先垂范,全县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机关干部累计开展学法活动3500余次。为全县领导干部配发《宪法》《民法典》等法律读本6000余本,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学,一级带着一级学”的良好氛围。

体现广泛性,抓紧农村“大众群体”法治宣传教育。立足山区实际,主动顺应群众期盼,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打造了由1个县级控制中心、12个镇控制室和642个村级播放站点、1200余个大喇叭组成的“互联网+”法治宣传村村响平台,固定每周一、三、五中午9点到10点统一播放普法节目,及时将党的惠民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等宣传到户。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60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5万余人次。

突出针对性,以企业法治教育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依托职工教学点,采用法治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普法活动200余场次,深受企业欢迎。开展万名干部进企业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免检免扰企业回访等“走访+普法”活动,走访全县30000余家市场主体,送去《民法典》《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160条》等法治大礼包,为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把脉问诊”。

淄博市七五“普法”总结巡礼|沂源:多措并举营造法治环境 彰显普法之效

力求实效性,抓好青少年“关键群体”法治宣传教育。全县156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聘任法治校长、法治班主任,编印《法治教育校本教材》《梦想起航》等青少年法治教材10000余册,170余名政法干警累计讲授法治课8200余节,开展校园周边整治、政法单位公开日、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手抄报等法治教育实践活动300余场次。

淄博市七五“普法”总结巡礼|沂源:多措并举营造法治环境 彰显普法之效

转变观念方式,建设法治乡村,推进普法实效再提升

以党建引领,明确方向。立足沂源革命老区实际,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梳理出红色教育基地20余处,融入法治元素,绘制成沂源县法治教育“红色地图”,以红色文化引领法治乡村建设。

以法治为纲,保障民权。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将法治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流水锶乡”、“沂河之畔”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法治文化基地14处;创成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3个,市级36个,省级5个,国家级1个;村(社区)法治教育阵地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建立在镇村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借助司法所和镇村法律顾问专业力量,聚焦镇村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查,在全县12个镇(街道)、642个村(社区)建立审查监督机制,实现县、镇(街道)、村(社区)法治建设“全贯通”。

以德治为领,重塑民风。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村民文体娱乐活动等相结合,累计开展“一村一场法治电影”、“法律夜话”、“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1800余场次。深度融合移风易俗、美在家庭、家风培育和法治建设活动,选树遵法守德好家庭2400余户,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推动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团结的良好民风。

淄博市七五“普法”总结巡礼|沂源:多措并举营造法治环境 彰显普法之效

以自治为基,激发活力。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资源优势,实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覆盖。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学法活动5000余次,提升村干部依法治村、依法决策能力。健全完善村级制度管理建设,充分尊重村民话语权,激发农民自治的内生动力。

健全普法组织,织密普法网络,创设普法环境再优化

整合力量,推动普法责任制有效落实。出台“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配套制定责任清单,形成了“大普法”格局,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50余场次。

淄博市七五“普法”总结巡礼|沂源:多措并举营造法治环境 彰显普法之效

健全队伍,为普法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组建县镇“七五”普法讲师团、坤盈法治文艺团体等共计9支600余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全面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采取“1带1”培养模式,由村(社区)法律顾问培养“法治带头人”,再由法治带头人负责培养“法律明白人”,为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筑阵地,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构建以“村村响”为核心,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形式齐全的全媒体普法阵地。在全市率先推出“抖音普法”新模式,录制普法微视频238部,解读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总点击量超过900万人次,被淄博市委宣传部评为2019年度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民法典#法治#环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