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的正史书籍都有哪些? 宋齐梁陈的社会状况

2020-10-13知识8

为什么这么多人贬低曹操,而抬刘裕。刘裕对手除徐道覆其他还行吗? 曹操的奸臣形象怎么来的?近两千年来,三国人物各有臧否,但贬低曹操的确实有些多,尤其是民国之前,无论是戏文里、说书人口里,都基本形成了对曹操的刻版印象:白脸的曹操,与其对应的则是红脸的关公。在古代,看戏和听说书是普通人非常重要的消遣娱乐活动,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不识字的平民百姓,这些甚至是他们了解历史知识的仅有渠道。这样一来,在广大百姓群体中,曹操的奸臣形象就这样被刻画的十分牢固了,再经过千百年的强化,更是根深蒂固。曹操为什么会被描绘成奸臣为什么戏文里和说书人都众口一辞地把曹操描绘成奸臣?无论是戏文,还是说书人都是有剧本创作的,这些事情都是古代读书人干的。封建社会里,所谓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忠君甚至愚忠是一种主流思想,无论是身为统治者的帝王,还是士大夫读书人都极力宣传和维护这一思想。而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当做傀儡已经是极大的不忠了,所以他自已没敢再进一步称帝。当年曹操持九锡,称王都已经闹得非常不愉快了,他的头号功臣和创业伙伴荀彧因此离心,最后自尽。所以曹操没敢再得寸进尺,然而备不住他儿子曹丕继位后还是走上了那一步,代汉建魏。虽然曹丕的班底已经很少有。

中国的正史书籍都有哪些? 宋齐梁陈的社会状况

日本人为什么穿和服 这是一种民族文2113化的象征,也是对自己民族的一种认可和5261肯定。和服是4102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1653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之一。衣上高雅而优美的图案,源自日本民族对山水的欣赏及对风土的眷恋,乃至于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细腻感受。和服文化被日本人概括为装道,起要点在于第一重要场合或仪式以及传统节令中必须穿特定样式的和服。如新娘穿白无垢,中年妇女穿留袖,少女穿振袖,老年男性穿纹服。日本的传统工艺美术和表演艺术的发展也和和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因为和服与日本的民族传统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所以它在现代人被视为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得到保存并振兴。人民不仅在传统的礼仪活动和某些特定的场合,要以穿着和服来表示隆重,而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也喜欢穿上宽大舒适的和服,浸润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以放松自己的身心。扩展资料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为“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很实用。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

中国的正史书籍都有哪些? 宋齐梁陈的社会状况

中国的正史书籍都有哪些? 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东周列国志,一中华全史演义,十一史前汉,后汉,南北朝,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淸史,前后七国志,史记,诗经,唐诗,宋词等。

中国的正史书籍都有哪些? 宋齐梁陈的社会状况

东晋是个什么样的朝代,当时人们的思想是怎样的? 东晋(317年-2113420年),是由西晋宗5261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4102,建都洛阳的西晋1653覆亡,史称东晋。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思想:东晋时期,放荡的行为稍微收敛,但清谈之风因为朝廷权贵提倡而盛行不衰。当时世族生活优裕,多喜于名山古刹、别墅湖畔优谈玄理,成为社交活动。朝廷及世族忽略具体事务,终日畅谈玄理,形成苟且颓废的价值观,导致东晋朝廷逸于偏安。由于佛教东传,许诣、孙绰将佛学加入清谈,与玄学互相激汤。扩展资料东晋政治东晋这个政权其实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它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一以贯之的政治常态。也就是说,北方十六国的分裂是表现在明面上的剑拔弩张的不稳定,南方东晋的内斗则是表现里子中在潜流暗涌的不稳定,双方都是不稳定的,自然不会有成功的北伐或南征。在东晋长达百年的持续内耗过程中,能够孕育出祖逖、桓温、刘裕的三批北伐,实属不易,虽然最终都没有实现收复河域、一统天下的最高目标,实际上都是对两三个州的收复。参考资料来源:-东晋

古代中国为什么不向南扩张? 简单来说,古代中国向南扩张了。题主莫不是以为现代中国的领土是充话费送的吧,我们先祖最开始可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怎么到了今天,就坐拥如此辽阔的国都了?显然,这是先辈们前仆后继奋斗的结果。先秦时期的南扩:沿着长江走自有明确纪年以来,我国的中心都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至迟到商朝末年,南方的长江流域已经经常出现在统治者的视线中。在周太王在位时期,其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为逊位于弟弟季历,断发易服,从今天的陕西一路跑到了江苏,以示不再继位。二人逃到太湖流域后,在当地建立了句吴,而季历也继承了周族之主的位子,随后传给儿子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继位。另一边,商纣王(帝辛)持续对东南夷用兵,把商朝势力扩张到江淮一带,即将面临交锋的两大势力,都已经把自己的触手伸到了长江。然而,恰恰是因为商朝把太多军队放在了东面,降低了西部和都城的防守,直接被周武王率军打到城下,商朝灭亡。在牧野之战前,周武王检阅了自己的部队,提到了八家从属的诸侯:“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其中,蜀、髳、微三国在长江上游的巴蜀,庸、濮两国在长江中游的江汉,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武王伐纣以后,为了稳固统治实行分封。

自然灾害对于古代王朝存亡的影响有多大? 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基础,是关系国家存亡的生产部门。因此,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水平的下降和衰退会引发各种不良的社会后果,甚至起到摧毁性的作用。例如人地相争、饥荒、移民、疾病以及少数民族内迁等。当自然灾害之后,农民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积急剧减少,复种指数也变得极低,这就容易导致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农民必须寻找更适于耕作的土地,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疾病和饥荒随着移民的迁徙而遍布全国。这种大规模移民的南迁造成巨大的冲击,使得移民和土著居民的矛盾加剧。自然灾害,还削弱了政府对边疆的控制权,游牧民族入侵,出现了农牧民族的对峙的局面。北方的少数民族因为自然灾害,适合畜牧的地方越来越少。他们要继续生存,就得强行向南方迁徙,这种迁徙是建立在暴力掠夺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强行将农民的可耕地变为牧场,将所到之处变为奴隶社会,使社会进程受到严重阻碍。农牧民族的这种对峙主要出现在寒冷期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十六国及北魏、北齐、北周与南方的东晋及宋、齐、梁、陈的对峙;少数民族南下与辽金和两宋的对峙;明初政权与蒙古政权的对峙;明末南明政权与清政权的对峙。因此,。

南北朝时期除了《木兰诗》等叙事长诗以外,还出现了哪些类型的文学作品? 好像敕勒歌是南北朝的,《古诗十九首》也是吧。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政治文化详细 政治:分裂和动乱是魏晋南7a64e58685e5aeb931333431353363北朝时期政治上最突出的表面现象。在近四个世纪中,先后出现34个政权,其间只有西晋20多年相对安定的统一时期,仅十六国北朝,中国北方就出现了三度分裂与三度统一。战争与残杀成为经常的事,攻城略地,杀人盈野,官渡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以及西晋灭吴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有所削弱,东晋时门阀士族专政,皇权更是衰弱不堪,南朝各代皇权上升,但很长一段时间还需通过宠任寒人的办法来削弱门阀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干扰。十六国北朝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在采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还采用部落组织的形式统治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分治,皇权的上升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又成为各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深入的标志。魏晋南北朝各项具体的政治制度承袭秦汉而有变化发展,成为隋唐制度的渊源。从中央行政制度看,魏晋南北朝因袭东汉以来的发展趋势,尚书台(省)的权力越来越重,掌拟诏令的中书省及审定诏令的门下省也相继设立起来。经济: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你将怎样论证 当时的少数民族虽然掌握了政权,但是他们都很仰慕中原文化,一般都zd把汉语作为通用语言,着汉族服饰,有的少数民族改姓汉族姓氏,多民族版间施行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题外话:我大汉民族曾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我们把非我族类视为蛮,视他们是不讲礼仪的野人,又几何时,我们失权去了信仰,失去了血性,成了一个内讧,自私,贪婪的民族,悲哉!

围棋是谁发明的?起源于何时?

#淝水之战#汉朝#历史#和服#中国古代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