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海王星轨道外的柯伊伯带 什么是“柯伊伯带”?

2020-10-13知识15

太阳系中究竟有几大行星? 谢邀。目前为止,人类已知的太阳系行星只有八颗。还有冥王星当然是存在的了,只是曾经作为第九大行星的它不再归类为行星。这并不是因为天文学家发现冥王星不存在,而是因为行星定义的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冥王星最初被发现时,天文学家误以为它的质量接近于地球,所以它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一颗行星。但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发现冥王星的质量其实很小,只有地球的0.22%。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2006年给出的行星定义,由于冥王星无法清理轨道附近的其他更小天体,所以它不满足行星所要具备的三大条件之一,因而它不再被认定为是行星,而是被划分为矮行星。冥王星轨道大部分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中,它是柯伊伯带天体。柯伊伯带是早期太阳系中留下的小天体所形成的圆盘状区域,天文学家在其中发现了不少尺寸较大的天体,例如,阋神星、鸟神星、妊神星,它们都被认定为矮行星。根据NASA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在2015年近距离飞掠冥王星的观测结果,冥王星是尺寸最大的矮行星,直径约为2377公里,相当于地球的18.7%。紧随其后的是阋神星,它的直径约为2326公里。虽然现在的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了,但不久前天文学家在柯伊伯带之外发现存在第九大行星的证据。

海王星轨道外的柯伊伯带 什么是“柯伊伯带”?

为什么是八大行星而不是九大行星 以前“九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界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因为冥王星的轨道与海王星交叉(不在同一平面交叉),冥王星曾经是海王星的卫星。冥王星轨道参数与其它8颗太阳系行星完全不同,八大行星轨道偏心率很小,近圆,冥王星轨道类似彗星轨道,偏心率非常大,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带有很多类似冥王星的天体,所以冥王星归为和他们一样的矮行星。

海王星轨道外的柯伊伯带 什么是“柯伊伯带”?

九大行星之说为何变为了八大行星? 月24日的布拉格2113阳光灿烂,但在5261布拉格的国际会议中心,却似乎可以闻得到火4102药味。当地时间24日14时(北京时1653间24日20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举行闭幕会议,2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对行星定义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以及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数天的争吵,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从此之后,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将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根据新定义,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此次大会决定不再考虑重新认定被视为冥王星最大卫星的卡戎。

海王星轨道外的柯伊伯带 什么是“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还有可能再发现大于等于冥王星的行星吗? 一,去年在读K,Btygin,M,E,Brwn,Astronm,j,151.22.2016时了解到距太阳60-1500亿km有个慧是仓库,也就是五十年前由吉纳德,柯伊伯提出的小星行带,故科学上称为柯伊伯带。二,冥王星PIuto运行在柯伊伯带的内缘边,所以科学家根据牛顿定律计算模拟,系与系,系与星,星与星的运行轨迹,引力大小等利学方法预测在柯伊伯带外侧应该存在一个比冥王星还大的星来影的整个带的运行!

太阳系中行星为什么有八颗?而不是九颗或者十颗或者更多? 在早期人们对太阳系认知还不太全面的时候,发现了冥王星后,定为第九大行星,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更大的类冥星体,险些定位第十大行星。但是这些海王星轨道外的柯伊伯带天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现的越来越多。它们都具有一个特征,质量都很小,小到连木星四大卫星,月球都和它们差不多大。又是固态表面,并且没有正圆轨道,有些为椭圆形,有些轨道还与海王星交叉,有些还是双星系统。后来天文界召开会议,重新定义此类星体。将它们定义成新的类型—矮行星,还包括了小行星带里的谷神星。刚刚把冥王星降级之后,人们还难以接受,后来随着这类星体发现的越来越多,逐渐接受了八大行星的正确观点。以现在天文科技,还没有再发现海王星外的巨大行星,未来也未可知,所以现在确定的就是八大行星。

阋(xi)神星(小行星序号:136199 Eris)是一个已知最大的属于柯伊伯带及海王星外天体的矮行星,因观测 (1)设阋神星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星球表面物体的质量为m1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2=m 4π2 T2 r 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有:GMm1 R2=m1g 解得g=4π2r3 。

柯伊伯带指的是什么?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的组成结构之一,是八大行星的同胞兄弟姐妹,是太阳系的最外围区域。我们知道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处于最外围的是海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大约38.8个天文单位,在海王星更外围的是降级成矮行星的冥王星,冥王星距离太阳大概39.3天文单位。包括冥王星以及向外的一个圆环区域,大约距离太阳40~50个天文单位的位置有很多由尘埃和冰晶构成的小天体,目前发现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个,这些天体目前认为是太阳系原始星云的残渣,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天体,这个区域最早是由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柯伊伯提出的,所以就称这个区域为柯伊伯带。那么为什么会形成柯伊伯带了?查询资料发现,柯伊伯带和处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不同,主要是冰封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就不可能是在太阳附近形成的,因为如果接收到太阳的辐射太多,这些冰封天体有的可能消失。在形成地球等八大行星的同时,各种物质互相碰撞、吸积,也形成了很多微小的固态内核,这些固态内核最早主要集中在木星附近,后来被木星甩到了现在的位置,继续集聚冰晶和尘埃形成了现在的柯伊伯带。由于这些小行星本身不发光,距离太阳地球较远,因此发现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上图是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柯伊伯。今天的。

#小行星#天文#海王星#科学#太阳质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