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抗酸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抗酸染色的原理方法及其结果

2020-10-15知识6

抗酸染色法的抗酸染色的原理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复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

抗酸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抗酸染色的原理方法及其结果

鞭毛染色的方法及原理的详细说明 鞭毛染色2113原理鞭毛是细菌的运动“5261器官”,在普通光4102学显微镜的分辨力限1653度以外,故需要用特殊的鞭毛染色法,才能看到。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运动性,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通常使用压滴法或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观察时,要适当减弱光线,增加反差,如果光线很强,细菌和周围的液体就难以辨别。鞭毛染色是借媒染剂和染色剂的沉淀作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如单宁酸或明矾钾)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如碱性复红、硝酸银、结晶紫)。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目前,细菌鞭毛染色方法根据染色剂的不同,可分为碱性复红法、副品红法、结晶紫法、维多利亚蓝B法、镀银染色法和荧光蛋白染色法6类,前5类方法的媒染剂成分中均含有单宁酸。鞭毛染色方法1.碱性复红法和副品红法:1926年由Gray首创,其媒染液成分包括20%丹宁酸水溶液2.0ml,硫酸钾铝饱和水溶液5ml,饱和氯化汞水溶液2ml,3%碱性复红乙醇(95%)溶液0.4ml,临用前混合,且需过滤后方可使用。染片时,媒染剂染色约6min,具体时间尚需在试验中摸索确定,染色液是抗酸染色Ziehl-Neelsen石碳酸复红染液,染片时需要1小片吸水。

抗酸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抗酸染色的原理方法及其结果

萋尼抗酸染色法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抗酸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抗酸染色的原理方法及其结果

抗酸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抗酸染色的原理: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ing method:1882年由埃利希(F.Ehrlich)首创并经F.齐尔(Ziehl)改进而创造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96436出的细菌染色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对结核菌的齐尔-尼尔森(Ziehl-Neelsen)染色法和齐尔-加贝特(Ziehl-Gabbet)染色法。用石炭酸复红染色后,用盐酸乙醇分色,再用美蓝进行对比染色,即不再脱色而呈现石炭酸复红的红色。抗酸染色一般步骤: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脱色: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

抗酸染色的原理

经抗酸染色后,结核杆菌为什么会染成红色 抗酸染色的原理 分枝杆菌 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 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它包围在 肽聚糖 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

#细菌#抗酸染色法#分枝杆菌#细菌结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