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细菌耐药的五大危害 膜耐药

2020-10-17知识4

什么是耐药性? 耐药性(Drugresistance),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当药物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时,抗药性一词等于药物剂量失败或药物耐受。。

细菌耐药的五大危害 膜耐药

什么是多耐药抗药 抗药性 是指在生物体在体内产生对某种物质的免疫能力,使其不能伤害到自己。耐药性 一般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

细菌耐药的五大危害 膜耐药

耐药是怎么回事?

细菌耐药的五大危害 膜耐药

什么叫多重耐药菌,怎样定义? 1.多重耐2113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指有多重耐药性5261的病原菌4102。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1653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P-resisitence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2.耐药机理:多重耐药性(multiple resistance,MDR)系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耐药性,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最多见的是革兰阳性菌的MDR-TB和MDR-MRSA,以及常在ICU中出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青霉烯类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对复方新诺明以外的全部抗菌药耐药。MDR的出现决定了联合用药的必然;MDR菌株的高频率出现,意味着抗微生物药物时代即将结束。微生物耐药率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如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业应用各占50%,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20%,而社区却占了80%,滥用率为20%~50%;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20%,而预防和促生长应用却占了。

什么叫耐药性 耐药性2113:一般是指病原体与药物5261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4102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1653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的一种可遗传的生理特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扩展资料:耐药性的机理:1,产生灭活酶灭活酶有两种,一是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某些酶的产生为体质性(组构酶);某些则可经诱导产生(诱导酶)。二是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的OH基或NH2基上,使抗生素失活。2,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抗菌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如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等有天然屏障作用;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水孔,或外膜非特异性通道功能改变,引起细菌对一些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包括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3,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链霉素耐药菌株的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上,链霉素作用靶位P10蛋白质发生改变;林可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系细菌核蛋白体23s亚基上的靶位蛋白质发生改变,使药物不能与细菌结合所致。参考资料来源::耐药性

究竟是细菌有耐药性还是身体会耐药? 如果一个人重度细菌感染,那么他吃抗生素痊愈后,再次感染细菌,原来的抗生素一定不好使吗?究竟是细菌耐…

细菌耐药的五大危害 自抗生素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使成千上万感染患者获得了新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耐药菌株的产生,当年奇特的抗菌效果越来越差,迫使人们不断研制新的抗生素。。

#抗生素#抗药性#药品#细菌#微生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