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2020-10-18新闻19

拨开云雾探究竟!李自成的身世真相,他到底是闯将还是闯王?

大家知道,由于史学家的历史观不同,阶级立场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以及所掌握史料史事理解不同,往往对同一事件会做出不同的诠释。这也容易造成文史文献资料呈现相互抵牾、甚至错讹的现象,使我们对历史事件有雾里看花,真假难辨,扑朔迷离之感。

就像李自成、张献忠的身世和参加起义的经历都存在多个版本、不同说法;再如,当时参加起义的人,为了避免因为暴露自己真实姓名而连累家人、亲属所起的诨名、绰号,在我们的史料中也有张冠李戴的情况。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众所周知,李自成是明末领导农民军辗转大江南北,以百万之众横扫明末腐朽政权,覆灭明王朝277年统治,并一手缔造大顺政权“建国改元”的领袖、一代枭雄。今天,我们就来试着捋一捋李自成的身世,再来捯(dáo)饬(chì)捯饬他到底是“闯将”还是“闯王”。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驿卒亦豪杰

1、李自成的身世。

李自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二十一日,出生在陕西米脂县双泉里的一户农家,家境十分贫寒。崇祯十五年(1642)正月,米脂知县边大绶掘毁李自成祖父李海和父亲李守忠坟墓后,给陕西总督汪乔年的塘报中说:“墓在荒山野冈之中,没有墓碑,除了下葬时从土中挖出的一个黑碗外,没有任何殉葬品”,这已足证李自成家境贫寒属实。再有,康熙六年(1667)《陕西通志》卷三一,《李自成传》也说他“少孤贫,为驿卒”。至于其他史籍,说他家庭富裕,还娶过一个妓女为妻,他和侄儿李过整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只知道吃喝玩乐,终因荒禧败家,才导致家道中落,这种说法简直就是荒诞无稽,胡扯编瞎,忒不靠谱了。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驿站驿卒

他乳名“黄娃子”,“黄来儿”等,幼年曾舍入寺庙唤作黄来僧。明末清初被誉为“蜀中三杰”的费密在《荒书》中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在《明季实录》中所收录米脂知县边大绶塘报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记载“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秦情渭水古桥风,牌楼矗立忆乡愁

2、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干什么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延绥镇志》载:“二十一岁应募圁(yín)川驿马夫”;费密《荒书》中载:“父亡,自成年长无依,为米脂县圁川驿马夫”。康熙二十年(1681)《米脂县志》记:“李自成以驿卒失公文,盗起”、“孰知明末李自成圁川驿之一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费密《荒书》载:“适自成骑死驿马二匹,追赔比较甚严。又骑死一匹,遂欲走亡,无可依者”。

综上,也就是说,李自成成年后大约在天启六年(1626)成为了米脂县圁川驿的一名驿卒,即马夫。史籍对李自成充当驿卒期间有何遭遇,诸多记载虽详略不同,情节上也差异不同,但在李自成是圁川驿驿卒这一点上没有什么分歧。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驿递快马加鞭

在诸多史籍中,关于李自成参加起义极为生动的应算是曾被虏入罗汝才军营的河南诸生郑廉所著《豫变纪略》的记载:李自成为驿卒,在这一群体中有很高威望,后因借高利贷逾期不能偿还,被送官府鞭笞还被罚戴着沉重的枷锁顶着烈日在大街上受辱。因他在驿卒中很得人心、极具威望,大家不忍他遭此痛苦,拿来了饮食并将他移至阴凉处,以期稍事歇息。岂料,却招致看守的责骂。“自成忿然曰‘唉,吾即死烈日中何害?’”,拿出了宁死不屈、铮铮男儿的胆魄气节。踉跄间,戴着重枷又重新回到了烈日中。众驿卒忿忿不平,怒不可遏,哄然大哗而砸毁枷锁,簇拥着李自成奔逃出城躲进了树林中。这时,官府县尉带领官兵衙役手持刀枪弓箭随后追到,但因林深草密而不敢冒然进入。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大顺皇帝李自成塑像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鱼死网破又何妨。众人商议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拼命一搏,遂持棍棒一哄而出、一拥而上,打个官兵措手不及,仓皇逃窜,县尉也因坐骑受惊坠马而死。众人拾得刀弓器械,趁夜袭城,振臂一呼获饥民们群起响应,一夜之间竟拉扯起了将近一千余人的队伍。随后,李自成自号“闯将”,率领这一批走投无路的由驿卒和饥民组成的队伍,与其他队伍相互声援、互通有无,往来转战奔突,俨然已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骁勇将士虎贲军,沙场征战几人寻

3、李自成参加起义的原因。

李自成参加起义的原因有多种记载,有说他是在崇祯三年因为丢失公文无法交代迫于无奈参加起义的;有说他骑死了驿站的驿马无钱赔偿而参加起义的;还有说他借了艾乡绅的高利贷逾期不能偿还,后聚众闹事杀死了县官起事的。由于历史资料的局限性,以上说法可能都部分含有历史真相。

但是,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加以分析,结合农民起义军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驿站驿卒这一事实来综合判断。明末朝廷实施的裁减驿站经费移补军资,将原本驿站用于养马、驿卒生计糊口的费用“十减其六”,是导致当时大批依靠驿递勉强糊口的壮丁被迫逃亡,无奈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明末朝廷裁驿递、减经费犹如挖肉补疮,岂知却是割肉喂虎,最终导致其成为明王朝政府的反对派、催命官,李自成也应是在这种残酷压榨下被逼上梁山的。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手持长枪逢乱世,横刀立马定江山

根据前引崇祯十五年(1642),米脂知县边大绶给陕西总督汪乔年的塘报中,就记载了李自成同里的人名叫李成说的话,他曾经帮助李自成家安葬了其祖父。他讲李自成“自崇祯三年(1630),西川贼卜(不)沾泥作乱,流入贼营,不知下落。至崇祯九年(1636)领人马千余人来县城外,自通姓名,回家祭祖,号称闯将。”从其他相关材料来看,李自成确实在崇祯九年曾带领人马到米脂一带活动过,由此可见李自成参加起义的时间应在崇祯三年(1630)左右。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胜者为王败者寇,征战轮回几时休

4、李自成究竟是参加的哪支起义军队伍?

在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号为“闯将”,他领导的那支部队称为“八队”。许多史籍都说,李自成是“闯王”高迎祥的部将,还说他与高迎祥存在甥舅关系。他之所以号为“闯将”,也是因为他是“闯王”高迎祥属下的一员部将。至于说他由“闯将”改为“闯王”则是因为到了崇祯九年(1636)“闯王”高迎祥被俘牺牲后,被众人推举为继任的新“闯王”(史载:“贼遂推自成为闯王”、“继为闯王”)。根据现存史料可是肯定闯将和闯王都仅是绰号而已,李自成和高迎祥之间并不存在所谓上下级的从属关系。也没有可以信服的史料来支撑他们之间所谓的甥舅关系。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控弦破左的,右发催月支康熙十九年(1680)《延安府志》记载:“降贼不沾泥张存孟复叛,陷安定。王承恩讨克之。贼走绥德,银川驿马夫李自成往从之,为队长”。康熙十二年(1673)中载:“自成脱去,窜入王左挂子、苗美队中,号八队闯将。八队者:一队眼钱儿、二队点灯子、三队李晋王、四队蝎子块、五队老张飞、六队乱世王、七队夜不收、八队李自成也。”

至于在崇祯十五年以前,李自成的起义军称为“八队”、“老八队”,是因为他投入不沾泥手下时,被编入了八队。虽然康熙十二年《延绥镇志》误将不沾泥记为王左挂,但也没有将李自成列为高迎祥的部将。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陕西米脂李自成行宫

5.李自成到底是闯将还是闯王。

综上鉴此,闯将和闯王都仅是农民起义军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真实姓名而连累亲属,保护家人所起的绰号。“闯王”也专指明末农民军杰出领袖高迎祥,他是在崇祯九年(1636)七月与官军的激战中因叛徒出卖被俘后押解京城杀害的。李自成的绰号只有“闯将”,至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第三次围攻开封府时,曾以李自成的名义,写了一封文告用箭射入开封城内。这份告示意义在于李自成长期沿用的“八队(或老八队)”营号,已改为“奉天倡义营”,他自己“闯将”的称号也随之改为“奉天倡义营文武大将军”。至崇祯十六年春,李自成在襄阳建立中央政权,改襄阳为襄京,号为“昌义府”,李自成以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的名号担任最高领导人。

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

陕西米脂李自成行宫

至于高迎祥被害后,李自成被推举为新“闯王”,则是明末小说家的杜撰附会,以及部分史学家不加甄别,就妄加引用,混淆当时欺误后世的恶劣行径。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自己并没有称过“闯王”,而“闯王”的名号则是来自民间对李自成的热情拥戴,对农民军的热切期盼,以讹传讹所导致的张冠李戴。

#李自成#康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