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山东出土竹简,揭开孙膑虚伪的真面目,学者:庞涓挖他膝盖骨不冤

2020-10-20新闻6

“春秋之后无义战”,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后,诸侯纷战,开启了春秋时代;直到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时期再也没有“守礼”和“讲理”的战争了。谁的拳头大,谁的计谋更胜一筹,谁就占个“理”字。

从礼教为尊,转为谋略至上,历史又在沙河之中淘选出了一批能够适应时事变局的人才,而孙膑便是其中一个能影响世界格局的人。不过比孙膑更加厉害的还是他的老师鬼谷子,鬼谷子曾经受了很多学生,其中孙膑和庞涓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人物。

但是庞涓和孙兵同窗操戈的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有记载,庞涓比孙膑先下山投靠了魏国,但是他害怕孙膑会比他厉害,夺了他的地位,决定先发制人。孙兵下山后,被庞涓“骗”到魏国。后来,庞涓找了个由头,挖了孙膑的膝盖,并且在孙膑的脸上刺字。

孙膑被秘密接往齐国后,隐瞒自己没有死的消息,让庞涓死于他的计谋之中。本来,致残和致死是不在同一个等级层面上的,但是由于两人的初衷不同,孙膑便处在了道德的一面,变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家,而庞涓则是“死有余辜”。

然而,孙膑是一个得到鬼谷子真传之人,他真的需要人们的同情吗?在上世纪末之前孙膑此人是否真实存在,史书上是否把孙武和孙膑混为一谈都是个谜题。直到1990年,位于山东省鄄城县的孙膑墓地被找到,这一谜团才被解开。

孙膑墓里面还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其中有一套就叫《孙膑兵法》,里面无不详尽描述了孙膑生前的所作所为,以及在打仗时使出计谋的用意。而其中一卷就叫《擒庞涓》,让人看完后无不感慨,孙膑的确为将相之才,就因为其手段的强硬也残忍。

如果人们还站在孙膑的角度看,那的确是叫“复仇”,但如果是站在庞涓的角度,那就成了“陷害”;而如果站在与孙膑站在同一条战线的齐国大将田忌的角度看,那就叫“狠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围魏救赵”一战中,本来就小的赵国去侵犯了庞涓所在的魏国,魏国一怒之下打到了赵国的都城。赵国只得喊齐国救援。齐国大将田忌本是要直接率兵和魏军正面硬抗的,这是正常人的思维。但是孙膑却教他“李代桃僵”之法,即“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也就是损害盟友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赵军和魏军在赵国“开撕”,互相损耗,齐国却没有任何损失地?“围魏救赵”,而且还在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中夺下了好名声。

如果说,这是孙膑站在齐国的立场上,为齐国立下的功劳,就不该考虑赵魏两国的利益。那么,不得不说,孙膑为了给自己的复仇铺路,坑害的齐国人还是蛮多的。那么为了杀庞涓,孙膑设的什么计呢?

在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中,他首先问田忌,齐国的有哪两位将军最呆?田忌说是齐城和高唐。于是孙膑就让启程和高唐两位将军去打平陵。庞涓不知孙膑还活着,还以为只是田忌缺了根弦。

平陵不是要地,被攻陷了也没什么要紧事,但那毕竟也是国土,所以庞涓还是率兵去救了。打平陵遇上庞涓,那可是必死之局,但是田忌和庞涓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孙膑的计谋,这两名将军也果然呆,带着几千名将士一起“英勇牺牲”,到了死了还在给孙膑“数钱”。

田忌慌慌张张地问孙膑,这些将士们全军覆没,可如何是好。孙膑这才露出獠牙来,示敌以弱,一点一点吸引庞涓深入,并且设下埋伏,准备擒获庞涓。好在庞涓狼狈逃得性命,不过在公元前342年的马陵之战中,庞涓又落入了孙膑之手。

这一次孙兵完成了他的复仇,但是若客观的分析孙膑的这些计谋,无不透露出他的“阴狠”和“歹毒”。天下在他手中不过一盘棋局,有能力的人充当棋子,而其他将士的生命皆为草芥。一旦他计谋定下,某些人就注定会身亡。

若是“桂陵之战”中,田忌在战前就知道,齐城和高唐和其他几千士兵都是用来抛弃的棋子,不知他还会不会支持孙膑。因为狠辣,被挖膝盖骨也不冤,不过也正因为狠辣,才能被称为是将相之才。庞涓比起他来还是太心慈手软了些,放虎归山,害了自己。

#考古盗墓#庞涓#孙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