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臣被刺客暗杀,临终前对君王说:将我五马分尸,凶手会主动现身

2020-10-20新闻39

在中国古代的殡葬传统中,最讲究的就是“入土为安”四个字,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安土重迁,即便是死后也要落叶归根,回归黄土。可在历史上却有一个能人,他临死前却说:请将我五马分尸!

而这个人就是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苏秦。苏秦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洛阳,是战国时期名闻天下的纵横家,精于计谋,巧舌如簧。与他齐名的,是跟他一同拜于鬼谷子门下的张仪,同样能言善辩,善于谋划。

苏秦与张仪在从师于鬼谷子后,一心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之后,两人便前往诛国,希望能干成一番大事。苏秦先是去了秦国,以“连横”之术进言于秦惠王,认为秦惠王应当联合周围小国,进而蚕食以齐国、楚国为首的其他国家,达到封疆拓土的目的。

但秦国当时正失去了商鞅,秦惠王正是心烦意乱,哪里能接受苏秦的谏言,便以时机未到的理由拒绝了苏秦。渴望证明自己价值早日封侯拜相的苏秦感觉自己遭到了冷遇,便愤然离开了秦国,再三辗转之下,苏秦到了燕国。

公元前335年,苏秦向燕文侯献“合纵”之计,认为当时秦国国力空前繁盛,如若其余六国不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必然只有走向覆灭这一条路。燕文侯再三思量之后,认为苏秦言之有理,便资助了苏秦车马物资以及燕国信物,苏秦开始走上了游说六国之路。

苏秦到了赵国之后,在苏秦分析了天下形势后,赵肃侯也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之计。但苏秦心里却有隐忧,虽然他游说六国的行动已尽量隐秘,但说不定还是会走漏风声,要是六国“合纵”还没完成,秦国就在先发难将六国逐一击破,那他的努力可就前功尽弃 了。

但这个时候的张仪比之苏秦更是不得志。苏秦很明白张仪的才能,他以昔日同窗之名邀请张仪前来共举大业。张仪来了之后,苏秦却故意羞辱他,用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张仪离开。

张仪也是个颇有傲骨的人,哪受得了这种气。离开赵国之后,张仪纵观天下大势,唯秦国能真正威胁赵国,故而转身投秦国而去。苏秦料定张仪必去秦国,便差人暗中相助,让张仪见到了秦惠王。

公元前328年,秦惠王重用了张仪,张仪喜不自禁,他终于有机会一雪前耻了。这时候,一直相助张仪的人却说,苏秦是故意用言辞刺激他,只是希望他能摆脱消沉重获动力,所以才让人一直暗中帮助张仪。张仪闻言,感激涕零,并立誓只要苏秦在的一天,秦国就不会攻打赵国。

而这一切都在苏秦的计谋之中。正是有了张仪在秦国为苏秦说话,苏秦才能顺利游说六国,加入“合纵”之列。合纵联盟完成之后,苏秦成为六国从约长,一人当了六国的国相,一时间风光无两。

也正因为合纵联盟的存在,使秦国整整十五年未敢出函谷关,合纵之计颇见成效。但后来秦国设计策反了齐、魏两国去攻打赵国,赵王见合纵之计并不可信,便将这过失放在了苏秦身上。苏秦为求自保,只好离开了赵国,合纵联盟也因此破裂了。

后来苏秦去到燕国,受到了燕易王的重用,但却因与燕王之母私通之事暴露了,他便请求前往齐国,说自己去齐国当间谍,进而谋求燕国的强大,于是燕王才放苏秦走了。苏秦在齐国受到了齐宣王的礼遇,他的事业发展得还是相当顺利。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接过了皇位。苏秦便进言说应当大兴土木将齐宣王厚葬以显示王上的孝悌之心,以此为信号告知燕国自己的确在为拖垮齐国而努力。这一计,虽然安了燕国的心,但却因在齐国朝堂权势过盛,遭到的许多大臣的嫉妒。

公元前284年,苏秦最终遇刺。但即便如此,苏秦仍用最后一口气献计齐王:“我死后,陛下应当将我以燕国间谍处死,行五马分尸之刑,并以重金奖赏行刺之人,这样,刺客就会自己出来了。”

果不其然,苏秦受刑之后,刺客欣然出现大胆请功。齐王便将刺客处死,并感叹苏秦实在神机妙算,这样忠君爱国之人的离世,实在是齐国之殇也。但有趣的是,苏秦死后没多久,燕国却道出了苏秦就是间谍的事实。这个纵横一生的苏秦,即使是死后仍将王权世事戏耍了一通,实在令人佩服不已。

#诸子百家#苏秦#刺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