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上市前被吹爆!结果销量马马虎虎,寄予厚望的亚洲龙到底输在哪?

2020-10-20新闻4

丰田旗下的B+级车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皇冠停产没落以后,亚洲龙更是填补了一汽丰田车型空缺,当时很多人都期待亚洲龙能重现皇冠当年的辉煌,可惜事与愿违,亚洲龙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没有达到预期。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近几个月亚洲龙的销量,4月份的时候疫情刚刚开始好转,亚洲龙卖出了4300台也是情有可原。经过了一个五一黄金周,销量有了部分小幅提升,月销7000台,随后再次发力来到了近9000台的位置,可惜8月销量又再次回到了7000台。销量始终没能突破月销万台,到底是什么制约了它的销量呢?

定位过于模糊

对于亚洲龙的定位,到底是凯美瑞的PLUS版本还是雷克萨斯ES的换标车一直模糊不清,而且三者价位还有重合的地方,势必会出现内斗的情况。

比如亚洲龙2.0L进取版车型,指导价19.98万元,在这个价位用户还可以选择凯美瑞的高配,相比之下凯美瑞无疑拥有更坚实的用户基础,这种内斗对亚洲龙打击很大。

按理说亚洲龙的定位应该是高于凯美瑞,相当于一汽丰田生产的雷克萨斯ES,瞄准的主要竞品也是BBA中的奥迪A4L和宝马3系,奔驰C级等入门豪华品牌车型,但售价与BBA看齐,在品牌知名度上与BBA又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定位上的模糊造成了亚洲龙尴尬的处境。

造型太过前卫

对于亚洲龙的外观造型设计,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现在购车群体确实逐渐年轻化,很多车企在设计上都偏向年轻人喜欢的风格,这点连丰田也不例外。亚洲龙个性的大嘴造型,确实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但是造型未免有些太过于激进,因为一汽也没有引进相配套的运动版套件,所以这个大嘴的尺寸显得很突兀,犀利的LED大灯都被衬托的失去了光彩,甚至有网友吐槽亚洲龙的前脸整个就是一张嘴,压根看不到别的设计,这让很多年龄稍长的用户购买时压力很大。

内饰略显简陋

相比于外观的激进,内饰的层次感又略显单薄,甚至不如比它定位更低的凯美瑞,整个风格不对中国人的胃口,在这个价位还有大面积的塑料材质,仪表盘也是传统指针圆盘的方式,现在十几万元的车型都配备上了液晶仪表盘,亚洲龙还在用这种复古的设计确实让人想不通。

更关键的是这个座椅,由于车身高度问题,车顶部的空间非常局促,后排顶部空间也非常局促,对于身高比较高的用户来说并不算友好。座椅的做工也不如其他同价位车型来的精致。

虚高的价格

对于用户买车来说,车辆性能固然重要,价格也是最关心的方面之一,毕竟没人会和钱过不去。

而在产品定价方面,亚洲龙就显得没那么良心了,指导价19.98-28.98万元,在这个价格可以说是竞争最激烈的区间之一。除了传统的雅阁,凯美瑞等竞品,在这个价格用户还可以选择二线豪华品牌如凯迪拉克XTS和大众途昂,这些竞品相比亚洲龙在各方面也有不小的优势。

致命的质量问题

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亚洲龙的月销量曾跌倒过2076辆的惨淡境地,原因就是相继爆出了质量问题,最多的就是机油增多乳化问题,虽然厂家也找了汽车维修专家出来辟谣,机油乳化是个别现象,并且没有超过警戒的范围,但无形之中还是影响了亚洲龙的口碑,让人们对它的质量产生了怀疑。

当然除了机油乳化,亚洲龙还频繁爆出异响问题,车身异响,天窗异响,电器件异响总投诉超过100多个,虽然说异响并不是大问题,但特别影响用户的驾乘感受,而且异响问题最大的根源来自装配换件,再次让人们质疑质量到底如何。

亚洲龙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从一开始就备受人们的关注,与雷克萨斯ES的零件共享也让人们看清了丰田和雷克萨斯之间的整备差距。

总的来说,亚洲龙要想翻身,一汽丰田需要做的事还要很多,除了进一步清晰定位,还要严抓质量,毕竟要想汽车卖得好,只靠广告是不够的,还是要靠用户的口碑。

那么在你看来,亚洲龙的实力到底如何,能否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对得起消费者的青睐呢?欢迎一起讨论。

#中型车#21-30万#丰田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