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杨浦居民家门口的“文化乐园”,凭实力“出圈”!

2020-10-21新闻17

原标题:杨浦居民家门口的“文化乐园”,凭实力“出圈”!

社区文化活动难免受制于人力、财力、能力等因素,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才能摆脱“千篇一律”,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社区“草根”文化团队又该如何凭实力“出圈”,走进居民心里?

今年以来,

控江路街道主动“领唱”,

积极破解基层文化服务难题,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下了“一盘大棋”。

10月20日, “幸福小康,和谐邻里”控江路街道2020年“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文化惠民进小区系列主题活动在控江路上的门球场举行。小提琴独奏《梁祝》、用指哨和口琴演奏的世界著名管弦乐《啤酒桶波尔卡》、精彩刺激的杂技表演《神招绝活》……在家门口就能观看到市、区两级单位配送的精彩“文化大餐”,让不少居民很是惊喜。

信息赋能,小区文化配送全覆盖

文化惠民进小区系列活动是控江路街道大力推进文化“源头”和“码头”建设,充分整合各方文化资源汇聚服务基层,建设“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打造家门口的市民文化乐园的一项重要举措。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今年街道将 25个居委会全部纳入“十分钟公共文化圈”服务范围,实现了小区文化配送全覆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计划全年在各个居委会开展25场文化配送活动,真正打造居民身边的免费“文化大餐”。

那么,

这么多小区是如何实现精准的文化配送,

并且保证配送质量的呢?

目前街道主要依托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 “文化上海云”,收集和了解居民的文化需求,实现“点单式”精准服务。今年,街道又更新和优化了点单配送的形式。一方面是用小视频预览的形式介绍节目的主要内容,让居委会先‘尝菜’后‘点单’,另一方面是做好服务环节,安排专业人员为节目的种类、演出形式、舞美灯光等环节进行把关,有效保证配送质量。

不仅如此,街道还根据每个居委会的特点,结合“四史教育”、“全面决胜小康”、“幸福睦邻”、“非遗文化”、“欢乐暑期”等主题,配送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在唱唱跳跳中寓教于乐地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做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有营养又有味道,既守住主阵地又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的文化需求。

用身边故事激活基层文化活力

“这快板讲的不就是咋们社区的抗疫故事吗?”“可不是嘛,那个唱‘歌唱祖国’的队伍是我们1197弄的。”在当天的文艺演出中,既有高大上的“文化大餐”点对点送到家门口,也不乏社区培育的“草根民星”,他们接地气的演出,引发了社区居民的共鸣。

凤城三村的快板达人吴孝勇就是这样一位“草根民星”。他的快板作品“防疫情系你我他”取材于身边的真实故事,由社区几位文艺爱好者们集思广益地写成,再由他来演绎。吴孝勇年轻时在新疆文工团呆过,特别喜欢有节奏感的表现形式。“之前我结合自己当志愿者的经历,表演过一个垃圾分类宣传的快板,反响十分好,这次就想着要把疫情当中的一些感人事表现出来,并提醒大家疫情防控还没到放松的时候。”吴孝勇告诉记者,为了能练好快板,经常走路时、骑自行车时都会念念有词。“有时突然有了灵感,就赶紧记下来,下次表演时再改进。”

“像这样贴地气、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很受居民们的欢迎。”街道宣文办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前社区也配送过一些非常好的市级文化项目,但令人遗憾的是,活动中陆续有居民中途退场。但如果是居民自编自演的戏,参与度就明显高出不少,有的人还会拉着左邻右舍一起来看。 “‘文化大餐’的配送不能满足于自娱自乐,最终目的是满足居民需求。”

控江路街道正是通过激活基层文化活力,让社区“草根民星”们走上舞台、走上前台,从公共文化服务的“受惠者”变为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既促进了邻里关系,也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素质。该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多创作和挖掘一批这样的群众文艺精品力作和文化服务产品,用身边的故事、小人物的故事、正在发生的故事传递正能量,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真正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文化配送宗旨。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字:毛信慧

摄影:朱良城

编辑:奚宇轩

#新冠肺炎_社会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