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

2020-10-25新闻6

原标题: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

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

——蕅益大师《示养德》

待人处世、跟人接触的时候,你应该是什么态度呢?就是讲人跟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我们跟众生接触有三种情况:或者是长辈,或者是下辈,或者是同辈,这当中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 事上宜虔”,我们对于长辈要有虔诚恭敬的心。长辈在福德智慧的资粮都超过我们。如果我们对长辈有所虔诚恭敬,我们能够得到长辈的摄受、长辈的教化。在整个成长过程,我们就能够减少很多的错误,避免很多冤枉的路。我们对长辈的恭敬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利益,我们尽量地对长辈、师长有恭敬的心,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对于看起来习气重的长辈,我们也要保持恭敬,他是未来佛,他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不应心生不耐或无礼对待。

“ 接下宜谦”,对于晚辈或者一些资历较浅、苦恼较多的人,我们应该以谦虚和慈悲来摄受他、帮助他,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他们是具有潜力的人,我们应该乐意看到他们的进步发展,不可认为他们不如自己便表现出傲慢乃至颐指气使,也不要太过好为人师,随意干涉他人的想法和做法,多一分的慈悲爱护,这个是对下的态度。

“ 处同辈宜退让”,对同辈,就是能够退跟让。人跟人相处之道的确是非常不容易。从现实的经验上来看,我们对于晚辈、对于长辈的人相处是比较容易做好一些。对于功德比我们大的人,我们容易生恭敬心,慈悲关爱晚辈也能做得到,最难的是同辈,尤其是学修水平相近,或者在社会上地位相当的人,这当中就容易产生妒忌和攀比的问题。那这怎么办呢?古德就讲出一个偈颂,我们从这个偈颂可以稍微体会一下。他把修行用插秧来比喻:“手抱青秧插满田”,说我们今天修行这件事情就像插秧一样,在青田当中插上无量无边功德的秧。

那么这个插秧是什么态度呢?第一个态度就是“低头便是水中天”,你一定是低头。插秧,你头抬得高高的,秧就插不整齐了。“身心清净方为道,原来退后是向前”,你一定是要身心清净地退后,原来退后是向前。所以插秧的意思就是说:第一个,你要低头;第二个,你还得往后退。插秧不是往前插的,它是一步一步往后退。我们同辈之间最容易有嫉妒心、胜负心,但是这个嫉妒心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嫉妒的心使令我们很难跟别人学习,使令我们的胸量变成非常的狭隘。所以我们应该思惟“原来退后是向前”,人跟人之间的相处,其实你能够退让,能够在整个菩提道中,在趋向于五分法身那个无漏的功德当中,其实你是向前。

人的见地的确很重要!我们今天不要看一时的成败,“不争一时,要争千秋”。你有这样的见地,你才容易在同辈当中有所退让。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这就是我们待人处世之道,对同辈尽量退让。退让,你绝对不会吃亏的,“原来退后是向前”,就是这句话的道理。

#人生哲理#长辈#宜虔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