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尿里的蛋白来自哪里?指标反弹,需要马上吃药吗?

2020-10-28新闻20

慢性疾病,尤其是常见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容易造成肾功能的损害。发生慢性肾脏病之后,需要时刻注意的指标,就是尿蛋白。如果尿液泡沫增多,检查后发现尿蛋白指标反弹,是不是代表病情恶化?需要马上调整用药方案吗?咱们现在来解析。

尿蛋白出现反弹,首先要判断是否属于病情复发。通常,蛋白尿复发的标准有2条。第1是轻中度蛋白尿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上升20%,并达到1克以上;第2是肾病综合征等大量尿蛋白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上升至3.5克以上,而且血浆蛋白低于每升30克。因此,偶尔检查尿液,出现尿蛋白指标反弹,比如从1个加号到2个加号,不能简单地判定为肾功能状况恶化,也不应该盲目调整用药方案。

肾脏具有肾小球滤过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蛋白。如果尿蛋白定性检查阳性,或者尿定量检查,24小时蛋白超过150毫克,则称为蛋白尿;超过3.5克,为大量蛋白尿。出现蛋白尿的原因较多,包括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或通透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蛋白溢出增多;肾小管和尿路细胞的排泄增多;肾组织破坏。此外,运动和体位影响,也会造成暂时性蛋白尿。

蛋白尿的发生,有生理性和病理性2类情形。生理性蛋白尿,又可以细分为3种,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运动后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发生于剧烈活动或发热之后、高温或过冷天气、精神紧张等状态,这些因素去除后,蛋白尿就会消失;体位性蛋白尿,主要见于瘦长体型的青少年中,是左肾静脉压力增高造成,也称为胡桃夹现象。晨起尿液与站立行动4小时后的尿液,连续测定3次进行比较,如果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就可以确定为体位性蛋白尿;运动后蛋白尿,由剧烈运动引起,会在运动停止后的半小时内,出现尿蛋白高峰。

病理性蛋白尿,由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导致,这类蛋白尿,具有持续性,同时还会伴随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病理性蛋白尿,被细分为5类,包括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混合型蛋白尿。这些蛋白尿,组织成分和伴随症状等,各有特点,同时,也代表着肾脏功能的不同状态。

普通的尿液检查,通常只做定性试验。报告中出现1个加号,代表尿蛋白量为每升0.2至1.0克;2个加号代表每升1.0至2.0克;3个加号代表尿蛋白为每升2.0至4.0克;4个加号代表尿蛋白超过每升4克。需要注意的是,留尿或检测因素会造成假性蛋白尿。比如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白带等,会呈蛋白阳性反应;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会析出盐类结晶,样本混浊,会影响检测结果;尿中混入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等,也会造成假阳性。此外,淋巴尿或者药物影响,也会形成假阳性。因此,检查尿蛋白时,要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服药情况,还要按要求认真留取尿液。

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果出现尿蛋白指标反弹,不能自行调整药物用量,应该首先就医并且分析原因,确认是否存在感染、血压波动、饮食过度、摄入过多钠盐、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因素,这类情况,只要调整生活方式,并且控制原发疾病,蛋白尿就可以得到缓解。需要指出的是,肾脏受损后,药物代谢等能力会出现下降,盲目吃药,甚至迷信所谓强肾或补肾的偏方,可能会加重肾功能损害,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服用具有肾脏毒性的药物。

#内分泌疾病#高血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