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共同关注糖尿病】当心!糖友乱吃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肾衰竭!

2020-11-02新闻10

原标题:【共同关注糖尿病】当心!糖友乱吃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肾衰竭!

共同关注糖尿病

专栏寄语:

2020年11月14日是第十四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而与之相比,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1%。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糖尿病防治首次被列入专项行动中。糖尿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与生活方式最为密切的慢性病。我们特意开通“共同关注糖尿病”专栏,和您一起关注糖尿病,了解糖尿病,认识糖尿病,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出发,努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 供稿/糖尿病-肾病科 武婧如

浅谈肾毒性药物

王老太今年60岁,患2型糖尿病5年了,一年前发现尿蛋白、血肌酐升高,但她并没有太在意。前一段时间,王老太在一次增强CT检查后出现下肢水肿、尿量减少、胸闷、气短等症状,一检查才发现她的肌酐已经升到500了,把医生吓了一跳。

经过询问病史、评估病情,王老太的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评估高达15分,属于高危人群,因此在应用造影剂后发生了急性肾损伤。还好这一次发现得及时,经过积极处理,目前王老太的肾功能已恢复到原来水平。

肾脏是人体的净化中心,临床上的很多药物都是经过肾脏排泄的,所以万不能疏忽大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肾病患者都不能再使用造影剂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使用造影剂之前要先评估患者的肾脏代谢功能,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尤其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时,对于肾脏病高风险患者及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谨慎用药。

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类常见的肾毒性药物,以及应用这些药物的注意事项,快点学起来吧~

?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是感冒药、止痛药的成分。老年关节炎患者多自行长期用药,从而导致肾损害。因此,建议肾友们应用这类药物时,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过量、长期用药导致肾损害。此类药物服用剂量累积2kg以上,可能会导致肾衰竭。

?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及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等。目前,抗生素应用广泛,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尽量避免应用一代头孢、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需应用则应密切监测肾功能。

?中草药:尤其是马兜铃类,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等药物,均具有肾毒性,可引起多种肾损害,应避免应用。

?各种血管造影剂:各种造影剂均需经肾脏排泄,在进行血管造影、增强CT等检查前,应仔细评估造影剂肾病风险并充分水化,对于高风险人群应注意避免应用;如必须应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尽量选择低渗类造影剂,并应用最小剂量。

?化疗药:如顺铂、甲氨蝶呤、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

?利尿剂: 长期、大量应用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甘露醇可导致肾损害,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

?其他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汞、铅等重金属等。

可见,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药物,可能就是损伤肾脏的“隐藏杀手”。尤其是老年人的肾功能在逐年衰退,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且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会对肾脏造成损伤的慢性病,应用上述药物容易在肾脏蓄积,特别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伤,最终导致肾衰竭甚至尿毒症。但药物的疗效和造成的损伤是相对的,在复杂的疾病面前,我们应在注意肾脏保护的前提下趋利避害,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用药。

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提高警惕、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性肾损伤的发生,共同维护我们人体的净化中心!

控糖的漫漫长路上

石市二院专业团队始终相伴

让您的降糖之路一路畅行!

本文配图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编辑 美编 / 宣传统战处 安心怡

#糖尿病#内分泌疾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