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车企人员收紧?国内外求职路冰火两重天,“定向”招人了解下

2020-11-03新闻6

就业,一直是2020年很热门的话题,曾经裸辞回家过年的人,完全无法预料,一场疫情打破了“金三银四”定律,突然就“失业”了。这可能还不是最遭的,以为复工复产之后就有机会了,没想到车企降薪、裁员、倒闭接踵而至,搞不好现在都还在家里悔恨,待业!

好消息不一定被关注,但是坏消息通常会被放大,因此,往往营造出一种百废待兴的感觉。疫情影响深远,业内共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事实上我们发现,裁员、倒闭大多是国外车企,例如戴姆勒、阿斯顿·马丁、特斯拉等等。一方面,车市大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欧美等国疫情防控不力,雪上加霜,加速了很多车企的洗牌,这一点在国内个别新势力造车企业也有体现。

此外,从国内来看,疫情后,公共交通出行的不便捷性和人群聚集“危险”性,反而激发了消费者对私家车的购买欲,对首购群体和增购群体均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不能把锅一股脑的甩给疫情,也不应该跟着键盘侠认为,一切皆寒冬。

从就业来说,汽车人还有机会吗?当然!俗话说得好,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能不能对号入座就看各位本事了,毕竟在全球车企叫苦不堪的时候,中国车企却在“抢人”。

近期,不仅是朋友圈车企大佬发布消息,从近期很多招聘渠道的信息也显示,国内车企仍在大量招人,包括很多新势力造车企业,突出代表包括小鹏、蔚来、理想、合众(哪吒)、爱驰、恒大、天际。传统车企里面,长安、上汽、吉利、宝能(观致)等也在大量吸纳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裁员的特斯拉,却在国内连连招人。

从招聘的岗位来看,新势力企业人力缺口相对较大,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物流管理等岗位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需求多,毕竟起步较晚,新车需要落地量产,很多岗位都稀缺人才。而智能互联、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实力雄厚的传统车企是香饽饽,这显然,一方面跟国家加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方针政策契合,另一方面,与行业、企业不断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吻合。

至于特斯拉,国内的招聘已经进入秋季校招阶段,我们有理由猜测,这与上海超级工厂扩建、海外市场拓展,以及ModelY即将投产密切相关,无论是哪个项目都是需要人的,而且中国疫情控制较好,整体生产环境也比较稳定,对特斯拉的战略推进也是有辅助作用的。

中国市场庞大,中国品牌企业正处在弯道超车阶段,新势力的洗牌大战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是汽车科技研发,还是设计、制造,都需要经验型的人才来支撑、推进。众所周知,2020年之后,与其说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车企一边吸引经验深厚的国际型大师,一边也需要不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后继。因此,在中国汽车引领全球汽车行业复苏的同时,很多岗位便开放了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从长远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将逐渐趋近有利位置,作为“新四化”时代的汽车人,传统机械类专业岗位目前僧多粥少,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不妨考虑向智能化方向转型,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软件平台架构等方向的技术型人才将会是近期的稀缺类型。之前在智能化相关的电子信息类、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等储备较少,这样的情况或许是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必然现象,但笔者认为汽车行业仍有传统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过要求应该是更高更精更专业。

写在最后:

中国车企不断放出的招聘信息,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信心,特别是新能源市场。传统车业也好,造车新势力也罢,新能源市场在9月回暖反弹只是开始,各地已经加大了新能源车型的推广政策,比如近期上海的限牌限行,相信10月的数据依然是向好的。此外,造车新势力交付量不断上涨,对于中国车企来说,量产、研发都需要人,未来机会或许更多,能不能抓住就看大家的了。

#智能汽车#观致#新能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