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承认产品存缺陷理想汽车“打补丁”,李想“反围剿”胜算有多大?

2020-11-04新闻13

文| AI财经社 宋家婷

编辑| 张硕

IPO三个月后的理想汽车,迎来又一次大规模产品升级。在11月第一天的理想汽车秋季沟通会上,理想汽车宣布即将推出包括OTA 2.0版、辅助驾驶功能以及硬件优化等三大项升级。

三大项升级各具看点。其中,OTA 2.0版软件预计于今年12月底正式推送用户。理想方面透露,截至2020年10月,理想已经进行了10次OTA升级,新版软件将高德地图更新至4.6版本,还根据车主呼声上线了哔哩哔哩;同时,理想ONE的辅助驾驶功能也增加了货车并线预警功能。

此外,理想称在2021年还将逐步推出百度地图、全双工语音等更多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软件和功能。

不过较之上述“锦上添花”的功能升级,理想汽车在硬件上的优化则吸引了更多关注。这包括前悬架下摆臂球销升级和底盘后护板升级,前者指向理想ONE的断轴问题,后者则基于部分用户反馈在通过涉水路面时底盘后护板有损伤做出的处理。

显然,一如所有的新造车同伴,量产进入规模化的理想汽车也开始面对交付后的各种问题。包括软件故障、电池故障等,都在困扰这家初尝成功喜悦的新造车公司。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理想已经向用户累计交付21852辆理想ONE。与此同时,自去年底交付起,理想仅用10个月的时间就创下了国内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最快交付2万辆的纪录。毫无疑问,量产一年、用户保有量上升的理想汽车,正在迎来更为市场与车主更为严苛的审视。

与此同时,创始人李想此前在社交平台“理想正打‘反围剿’战斗”的言论也再度引发业内关注,“让投资人赚大钱”的信息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按照计划,理想汽车三季报将在11月中旬发布,这也是理想上市后的首个完整季度业绩表。一边紧急灭火、一边闭关自修的理想会交出什么样的成绩单?

01 回应断轴“争议”

“升级肯定是因为当时有缺陷,这很正常。”80后创始人李想仍旧快人快语,对于理想ONE上述质量问题认错也干脆。在理想汽车秋季沟通会上,理想团队就硬件升级两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根据官方现场提供的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一共97起,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

对于事故原因,理想汽车销售服务副总裁刘杰透露,通过对每一起因碰撞导致车辆下摆臂球头脱出事故的分析,理想发现均为车辆在碰撞中,单侧车轮受到较大撞击,造成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他同时坦承,通过对已发生事故的分析和汇总,理想ONE在碰撞事故中球头脱出的概率确实高于同级别车型。

在6月之前之所以没有对此类事故车辆进行部件更换,李想解释是因为实际案例只有2起——这个比例在汽车品牌里算是在合理值之内。不过在后续几个月接连状况发生后,理想意识到有必要进行优化升级。

AI财经社了解到,理想ONE此次硬件升级已经跟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了报备和沟通,按照硬件升级的方式为用户升级。

具体来看,理想汽车将为2020年6月1日及以前生产的理想ONE免费升级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球销。不过,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些。

据刘杰透露,虽然理想ONE此次升级的是前悬架下摆臂球销,但因球销跟前悬架下摆臂是一体装配成型的,没有办法把球销单拆下来,因此理想在更换的时候整个更换前悬架下摆臂,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也由理想承担。

同时,自2020年6月2日起生产的理想ONE已经使用了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经官方测试数据,更换了脱出力更高的球销后,理想ONE在碰撞事故中尚未发生前悬架下摆臂球头脱出的情况。

更换整个球销以后车辆碰撞承受的强度大概是多少?对此刘杰坦承,由于每起事故的撞击部位、撞击速度和撞击的物体都不一样,可能无法给出具体的判断,不过新的50KN下摆臂球销在同级别车型中属于中上等水平,理想的目标是能够降低到3%以下的脱出率。

吃一堑长一智。针对“辅助驾驶开启”状态下可能会出现撞击事故,理想汽车提前做了预案,这包括对理想ONE的辅助驾驶功能进行升级,还增加了货车并线预警功能。这意味着,当用户开启全速域自适应巡航或者车道保持辅助功能时,系统会自动检测车辆前侧方的大货车,当系统判定大货车并线有碰撞风险时,会通过仪表屏中的图像以及声音向驾驶员进行预警提示,提醒驾驶员注意并线的前侧车,做好人工控制车辆的准备,以减小事故发生概率。

针对部分用户反馈在通过涉水路面时底盘后护板损伤情况,理想汽车将理想ONE车辆底盘后护板,从玻璃纤维护板升级为金属护板。新的底盘后金属护板采用了高强度金属材质并进行了PVC涂层处理,不仅可提升防护强度,在涉水情况下也不易发生损坏。

理想称,自2020年11月1日起开始交付的理想ONE已经为用户安装了升级后的底盘后护板。对于2020年10月31日及之前交付的车辆,理想汽车将为车主免费升级新的金属底盘后护板。同样,底盘后护板新材质也较原来成本高一些。

李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上两项硬件优化升级行动,理想汽车将按照车辆交付顺序邀约用户完成硬件更换,预计升级行动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完成。此次硬件所需花费的成本以及会对公司全年毛利率造车的影响,李想表示,“毛利、质量和安全产生冲突时我们肯定放弃毛利,永远会这么选择”。

对于理想汽车而言,这可能是一次不够及时的危机公关,不过对于理想ONE车主而言,这可能是一个还不错的结果。

02 “反围剿”

实际上,理想此次体现在外界的“打补丁”,或正是理想汽车掌舵人李想正在解决的内部问题之一。

今年10月底,李想在社交圈发文称,理想正在打“反围剿”战斗,“IPO以后的12个月不做任何财务投资和对外投资,避免贪心和诱惑”“锦上添花的钱一律不花”。

一如他此前的所有言论,上述消息一出迅速走火。“反围剿”——反谁的围剿,如何反对方的围剿?引发业内诸多争议。对此,李想并未进一步解释,甚至理想汽车内部员工也表示“一头雾水”。

联系这位敢言者一直以来的关注焦点,或不难猜出他的指向除了特斯拉没别人。事实上,除了自身是特斯拉国内首批车主,李想也是最早喊出特斯拉“打到家门口了”的新造车掌门人。此前,面对今年6月国产Model 3以绝对优势包圆北上广销量头名位置的现实,李想更是直呼“灭顶之灾!”

彼时,以蔚来、理想为代表的新造车公司集体交付量接近一万辆,市场份额加起来也不过是特斯拉的一半。表现最好的蔚来上半年销量只是国产Model 3销量的三分之一,理想ONE上半年销量则仅为国产Model 3销量的两成。

必须承认的是,时隔三个月后新造车公司表现大有进步,包括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三季度销量都刷了新高。为什么李想仍旧有如此强烈的危机感?原因在于,新造车们进步的同时,特斯拉同样在狂奔,并没有放慢速度的意思。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前9个月特斯拉中国市场销量约为8万辆,这几乎已接近刚刚回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单月销量,这意味着,特斯拉以一己之力盖过了中国所有电动车企业销量总和。

特斯拉还有其杀手锏,那就是仍可下探的价格。在年初将国产Model 3降价至30万元以下后,10月1日当天特斯拉再次将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售价下拉到25万以下——实际上,特斯拉国产车型价格下探在今年年初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一年之内将定价直接拉低10万元的速度还是出乎了多数人的意料。

毫无疑问,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一骑绝尘也多少得益于此。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国车车型价格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性能的完全同步下降。

以续航里程为例,AI财经社从相关人士了解到,搭载了成本更低的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国产Model 3,仍有可能通过软件升级等方式来实现续航能力的提升。以官方数据为例,降价2.165万元后的新款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搭载的正是宁德时代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组,理论上其续航里程可从445公里提升至468公里。

但是,这并不是终点。根据此前多家券商的研报,以及多位行业分析师的判断,在今年年底特斯拉实现100%零部件国产化率后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下探,并不排除价格滑落至20万元以下的可能性。由此也就不难理解10月下旬,网上流传的“发改委内部消息”称Model 3售价将下调至19.9万元称差点被当真的原因了。

与此同时,国内新造车公司的价格底线却无法如此“进退自由”。蔚来得益于换电政策利好,三款车型ES8补贴后售价45万~54.8万元、ES6补贴后约在34万~38万元,7月上市的蔚来EC6售价区间则为36.8万~52.60万元。理想ONE不在补贴范围内,只能坚守32.8万元的价格。与此同时,直接与国产Model 3对标的小鹏P7,补贴后全国建议零售价22.99万~34.99万元。

由此,即便特斯拉早期的“鲶鱼效应”拉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造车势力的快速增长,但其“鲨鱼”的一面一旦开始凸显,也将给新造车们带来压倒性的压力。

2020年初中信证券曾判断,预计2020年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市场销量将达到15万辆。8月中汽协也预估特斯拉2020年在中国的销量为10万辆。目前特斯拉在中国月均销量已经稳万辆以上,照此来看全年突破10万辆毫无悬念。

10万辆也正是李想此前的大目标。就此而言,这场“反围剿战”是一场异常难打的战争。李想“四渡赤水”的比喻并不为过。

03 “压力测试”下的变与不变

事实上,除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起落,自去年资本市场收缩以来,新造车公司危机感都很强。2019年上半年新造车公司融资总金额超过220亿元,但今年上半年仅蔚来汽车融到资金,包括拜腾汽车、博郡汽车等皆因为融资未果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

资金一直是横亘在新造车公司面前的难题。实际上,这也是今年以来理想、小鹏紧急追赶时间窗口赴美上市的要因。威马汽车、合众汽车、爱驰汽车也都传出在国内上市消息。此外,包括东风汽车、吉利汽车乃至恒大汽车都在筹备科创板上市。

毫无疑问,这是电动车新手们的集体自救。

今年9月、10月以来,小鹏、威马、天际等也传出新一轮融资的利好消息;今年二季度理想、蔚来也宣布实现毛利率转正,按照李想此前在社交圈的话,理想三季度财报应该也超出了预期。不过接下来怎么打这场“持久战”,还是横亘在每家新造车公司心头的课题。

提出“反围剿战”的李想要怎么打这场战争,或从理想上述沟通会上可以窥视一二。

目前来看,理想只有一款车型理想ONE,较之对手在产品数量上居于下风。理想下一款新车——代号为X01的全尺寸SUV,仍将按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发布。但在稳步增长的用户基础上,理想汽车或将继续加快建店速度。

刘杰透露,因为随着销量的增长,保有量用户的服务需求增加,最近理想售后在“疯狂招人”。同时,鉴于车主分布的城市较广,理想在后续服务上将采取更加灵活的覆盖方式。比如,鉴于维修中心建设周期较长,理想会在尚未建起维修中心的地区,先派驻直营团队进入钣喷中心为用户服务,“这样不会等我们把房子盖起来才能为用户服务”。

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覆盖那些级别较低、但遍布理想车主的城市,比如浙江嘉兴、广东中山等地区,都在理想的辐射范围内。根据官方数据,截至10月31日,理想汽车在全球已有41家零售中心,覆盖36个城市。年底前还将有8个城市的零售中心开业。不过刘杰透露,目前理想的直营团队已经可以覆盖65个城市,每个升级都由其直营团队来帮助车主完成,这也是理想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与此同时,理想也在尝试新模式对现有渠道进行补充。比如,在成都等地试点租赁AT胎,并针对车主的反馈建议研究是否开设整车租赁服务。不过,李想强调直营仍旧是理想长期的选择不会变,毕竟这是“一辆30万元以上的车”。

同样不变的是,理想ONE的价格。今年4月“30万元以上车型不补贴”的补贴新政出台后,相较于蔚来幸运的以换电模式搭上补贴末班车,理想ONE则再次与补贴失之交臂。在对手们价格一再下探,理想ONE面临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但面对记者的现场提问时,李想仍旧坚持理想ONE不会降价。“同样在调整价格和持续优化理想ONE和提升它的价值之间,我们一定会选择后者。车主是信任我们的产品价值才会选择我们。”刘杰则代替他回答了理想不降价的原因。

就此而言,理想发起的“反围剿战”,较之它的友商们难度要更大。理想会赢吗?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证明。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70万以上#跑车#中型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