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晚唐最后一位宦官大佬折腾史,一生为唐,却最终背上了奸臣的骂名

2020-11-05新闻18

文德元年二月,逃亡数年的唐僖宗再次回到了长安城内,在历经了黄巢之乱、李克用入京等数次袭扰之后,长安城如今已经变得残破不堪,但大唐王朝还未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毕竟国本依然稳固,此时的唐僖宗不过二十七岁,风华正茂,年富力强,年轻,一切都有可能。

不少人都认为,大唐王朝虽然衰微,但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有的是时间来修复和振兴,而且此番皇帝回到京师,长安城应该会有一段安稳的时间了。

然而才不过一个月,大明宫内便陡然传出了惊天噩耗,年轻的皇帝暴毙了。

皇帝驾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剑南西川的成都府内,一位中年宦官闻讯不禁泪眼滂沱,跪伏在地,泣不成声。

唐僖宗的离去,也使得这位背负天下骂名的老宦官——田令孜再也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对于他来说,皇帝没了,也意味着最后一片替自己遮挡风雨的大山崩塌了,他已经提前嗅到了暴风骤雨的味道。

咸通十四年七月,唐懿宗驾崩,年仅十二岁的普王李俨在左右神策军中尉的拥护下,登上了大唐王朝的权力巅峰,望着玉阶之下匍匐的衮衮诸公,少年天子第一次感觉到了热血沸腾。

然而不久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不好当,自己的那个老爹实在太坑。

唐懿宗时期留下了三个大坑,分别是:沙陀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作乱,祸乱河东、代北之地;

裘甫、庞勋祸乱江南,虽然平定但不彻底,后患无穷,为王仙芝等人起义提供了良好的造反基础;

西南面的南诏虽然在安南被大唐军队暴揍了一顿,但赌气的南诏王又转到西川来找场子了。

唐僖宗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听到沙陀攻陷某个城池了,王仙芝流寇袭扰某个村镇了,南诏又俘虏大唐多少子民而去之类的坏消息。

国家这么糟烂,自己也想振作一番,可当唐僖宗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却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不在自己这边,而是转向了旁边左右神策军中尉身上。

当傀儡的滋味很难受,虽然唐僖宗当年在十六王宅也是整天混吃等死,但如今神器在手,自然让其对自身的角色看法大为改观,朕是李家子孙,要扛下这片江山。

年轻的唐僖宗想干点儿什么,但最终却无奈地发现,自己其实啥也干不了,因为朝堂里没有自己的人。

晚唐时期,当年被皇帝拉上战车与朝臣PK的宦官群体,已经反客为主,成功与棋子身份剥离,成为了力压皇帝和朝臣的巨无霸。而朝臣们在经历了唐文宗时期的甘露寺惨变屠杀之后,一部分朝臣抱着既然无法反抗,那就妥协享受的态度,和宦官们沆瀣一气,反而成了皇权最大的障碍。

十二岁的唐僖宗当年就面临着这个糟烂的情况,放眼望去,朝堂之上,除了眼前站着的左右神策军中尉两座大山之外,满朝文武都跟自己不熟,能够真心可以托付的人基本没有。

怎么办呢?得提拔自己的人呐,谁呢?唐僖宗看了看身旁的那个宦官,就是你吧,也只能是你了。

田令孜就这样被推到了前台,自此晚唐时期最后一位宦官大佬开始了自己那段传奇的表演。

唐朝的宦官很牛,但不代表你是宦官就很拉风,在唐代时期,宦官群体本身也是一个很江湖的社团。

别看宦官没有子嗣,看似是皇宫里的一次性消费品,但生而为人,自然有传承的欲望,宦官也不例外。这群人靠着收假子,这片江湖里产生了一些非常传奇的势力——宦官门第。

背靠大树,方能成事,在宦官群体里这也是不二法则,田令孜被唐僖宗推了出来,如果靠他自己单挑左右神策军中尉的话,那结果绝对是被瞬秒。

因此他决定借力打力,刘行深、韩文约自己是惹不起,但别人可以,他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两个宦官门阀——杨家和西门家。

这次刘、韩两人因为拥护新君有功,得以委以重任,杨、西门两家来的晚了,没摘到桃子,自然心有不甘。此时代表皇帝的田令孜递出了橄榄枝,也递出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因此两大门阀立即抓住了这次机会。

在杨氏、西门氏宦官家族的联合打压之下,最终年老的刘行深、韩文约两人选择了退休致仕,杨家的杨玄实担任右神策军中尉,杨复恭担任枢密使。

然而杨家的兴奋劲还没过去,不久又被田令孜联合西门氏将其打压了下去,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此刻只剩下了皇帝,田令孜和西门氏,田令孜和唐僖宗一拥抱,二比一,朝堂之上,高层决策开始由唐僖宗说了算了。

当然作为左神策军中尉,皇帝一些想干不愿干的事情,田令孜也都帮他干了,比如说在长安征收重税、抄家胡商,世人都骂田令孜贪污腐败,只有唐僖宗每次将弹劾田令孜的奏折悄悄压了下去。

自己能有什么办法,父亲那几年拼上国库跟南诏死磕,国库早就空了,入不敷出,如今跟沙陀打仗,花钱海了去了,可想要钱,那总得有人做恶人吧。

本来这一对君臣玩得挺好,田令孜在外面当坏蛋,唐僖宗装作少不经事,两人在一片骂声中将大事儿办了——北伐沙陀。

然而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巢大起义却将所有的节奏都打乱了,这戏演不下去了。

当王仙芝、黄巢起义的消息传来时,唐僖宗的目光盯的却是北方,河东是王兴之地,靠近关中不容有失,因此朝廷首先考虑的是灭北方的火,拼了也要干掉李克用。

唐懿宗当年与南诏鏖战之时,培养了大批有着实战经验的将官,其中就有高骈这种战神级人物,同时曾元裕在黄梅阵斩王仙芝也使得朝廷一度认为,黄巢作乱不足道。

而田令孜作为新晋的大佬豪门,自然也需要有足够的军功来撑门面,北面李克用战局不明,咱不敢掺乎,南面的黄巢被朝廷爆扁了几次,好几次要投降。

可我偏不接受,咱就是好这口,挑软柿子捏,田令孜因此成了对黄巢作战的坚定鹰派人物。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之下,后来,当黄巢占据广州向朝廷提出割据条件时,朝廷的反应确实很让人伤自尊。

我都不屑得理你。

黄巢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人争一口气,你看不起我,那我就要给你证明看。就这样攒着一口气的黄巢最终打过长江,将田令孜依仗的防线、名将统统打爆。

当穿着黄金甲的黄巢大军踹开潼关城门之后,万般无奈的田令孜只得带着皇帝一起跑路,好在先前留有后手,在西川安排得有自己人。

放心吧皇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田令孜看着惊慌的唐僖宗安慰道,其实他自己都有些不确定,这次是不是真的玩砸了。

因为跑得仓促,除了皇帝有坐骑之外,其他王爷、妃嫔都是驴行,这些皇族平日里娇生惯养,谁受得了暴走的痛苦。

因此逃亡路上到处都是叫苦连天的声音, 而本着为皇帝负责的态度,田令孜也没惯着这帮王子皇孙们,都火烧眉毛了,哪有功夫玩软的?田令孜直接上硬的,几鞭子下去,这些王爷们立即潜力激发,跟上了队伍的脚步。

这里面挨打的就有寿王李晔,也就是后来的唐昭宗,被鞭子抽完,寿王看田令孜的眼神都扭曲了,这事儿决不能这么算了。

这梁子算是就这样结下了。

当然田令孜当时还真没看出来寿王有帝王之命,毕竟在他看来皇帝还年轻,别人没有备胎的命。

一路奔亡的帝宦最终到达了成都,原本以为就是歇歇脚,没想到这一待就是五年。

这五年,唐僖宗低沉、失落、恐慌过,田令孜始终在其身旁陪着,虽然外面有文臣武将在为光复长安抛头颅、洒热血,但唐僖宗还是觉得蜀地无限孤寂,最终还是身旁这个老宦官更可靠。

光启元年,黄巢大军被赶出了长安城,而这一年,得到消息的唐僖宗也从蜀地急匆匆地赶回了长安城内。

回到长安的唐僖宗很快发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先前依仗的东南粮道断了,高骈不听话,河南道的那帮节度使都是些二狗子,昔日日夜为长安输血的大动脉,枯竭了。

长安没钱、无粮这也是黄巢在长安最终扛不住的根本原因,如今这个难题又摆在了唐僖宗的面前,怎么办?

没粮关中、剑南道艰苦些,挤巴挤吧,也能凑合,可没钱,谁来养庞大的军队呢?数万军队,每天开销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为此,田令孜想到了一个主意,旁边就有聚宝盆——河中的盐池,先前朝廷一直把控着,日进斗金,如今却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给霸占了,不行,得让这小子吐出来。

田令孜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天真,都没查查人家王重荣是怎么发家的,那可是靠造反起来的主儿,只有沾别人光的事儿,没有自己吃亏的份儿。

因此,当朝廷想要收回盐池的诏令传到河中时,王重荣就一个反应:“啊呸!”

不过当时的朝廷还是有些实力的,朝廷本身有十军五十四都数万禁军,再加关中藩镇的一票小弟们的拥护,让田令孜觉得,干掉王重荣,朝廷的力量还是绰绰有余的,当然这也是唐僖宗的想法。

在唐僖宗的默许之下,朝廷集合了周边藩镇三万军众,浩浩荡荡开向河中,准备碾压王重荣,而扛不住的王重荣最终向李克用求救,老兄,唇亡齿寒呐!

最终,沙陀军的南下,改变了一边倒的战局,也使得好容易聚起的人心,顿时崩盘,一群小弟本来跟着朝廷大哥准备去河中顺些东西,没想到反而被暴揍一顿,损失惨重。

人心散了,队伍自然不好带了,一些心里不平衡的小弟们就开始三心二意起来了,先前跟着朝廷后面的朱玫、李昌符纷纷反水,成了墙头草,不仅跟王重荣沆瀣一气,还大喊着除掉大宦官田令孜的口号,倒戈攻向了长安。

面对乱军的进攻,唐僖宗选择了再次跑路,他也创下了首位多次逃出长安的帝王记录,而田令孜则更惨,所谓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

田令孜策划的讨伐河中,对于朝廷来说,赢了为朝廷翻盘创下良好的翻盘机会,然而输了就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谁让你田令孜惹事儿的,闲着吃饱了撑的,专门教唆皇帝冲动干傻事。

一封封弹劾要求诛杀奸臣田令孜的奏折雪片般飞来,李克用、王重荣要皇帝杀田令孜,唐僖宗没吭声,朱玫、李昌符这些墙头草喊着诛杀奸臣田令孜,唐僖宗更没理他们,最后,群臣也都上表,要求诛杀煽动祸国的宦官田令孜。

唐僖宗沉默了,他是个厚道的人,田令孜一路上跟随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干的那些事儿,其实也是自己做的,杀了田令孜,自己良心不安。

但不杀田令孜,自己还能回去吗?长安那边,朱玫他们另立了一个新君,所有人都在等着自己的态度,是继续顽抗到底,还是跟大家妥协,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日子。

最终,唐僖宗下诏免掉了田令孜的神策军中尉一职,启用了杨复恭为观军容使,有着亲李克用背景的杨复恭上位,代表了朝廷对李克用的态度转变,由对抗到妥协。

唐僖宗和田令孜这对君臣的一番折腾,最终化为泡影,虽然唐僖宗给了田令孜剑南监军使一职,但没有让他离去,他想着,再等等,或许还有机会。

然而,机会最终没有来临。

文德元年三月,唐僖宗的病情突然加重,田令孜进入皇帝寝宫,看着憔悴的唐僖宗,泪眼婆娑,他拜了拜,看着昏昏欲睡的皇帝,跪上前问道:“陛下记臣否?”

唐僖宗看着田令孜,眼睛直直地盯着他,几番挣扎却说不出话来,最终放弃地闭上了眼,一切都难以挽回了。

失魂落魄的田令孜站起了身,慢慢地走出了寝宫,他一刻不敢耽搁带着侍卫出了长安,星夜奔往蜀地,逃向最后的庇护所——成都。

数日后,僖宗驾崩,而即位的唐昭宗上位第一件事儿,就是清算田令孜,扒掉了其身上的一切官爵,没有人会在意,当年这个宦官到底做过什么。

他是个奸臣,这就足够了。

数年后田令孜被王建杀害,这个晚唐最后一位大佬儿,就这样走向了历史的尘埃,走向了最终的落寞。

#隋唐#五代十国#田令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