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守好生态“绿线”建设美丽家园

2020-11-07新闻26

11月6日,由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宿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幸福宿迁 圆梦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直专场(第三场)正式举办,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燕枫就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进行发布。

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已提前完成约束性指标。今年1-10月,全市PM2.5年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三项指标分别为40.9μg/m3、75.4%、88.5%,分别较“十二五”末改善33、8.4和14.3个百分点,指标完成值均已达到“十三五”规划约束性指标要求。2017-2019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据了解,自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树立全市上下“一盘棋”思想,各地主动担当,各部门积极作为,全面形成攻坚合力。我市强化组织推进,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总指挥长,7位副市长为副总指挥长,分管市长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领导小组;建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月定期听取汇报,市污指办每半月召开污指办会议,市生态环境局每周例会”的工作机制,定期调度工作进展,统筹推进任务落实。强化制度指引,印发《宿迁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工作规则》,要求各县区及乡镇均设立指挥部,市有关部门均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强化督办落实,制定出台《宿迁市生态环境问题追责问责事项移送工作办法》,对督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及时通过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交办;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区域性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曝光。

建立点位长、断面长、网格长制度,压实各方责任,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我市狠抓大气质量改善,深入开展扬尘专项治理、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完成《宿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草案起草任务,2次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截至目前,全市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完成情况为历年最好.狠抓水污染防治,强力推进断面达标整治,全市42个市考以上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26个国省考断面优三水体比例逐年提升;京杭运河、骆马湖、洪泽湖等重要河湖水体全面完成水源涵养整治,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基本实现。狠抓执法监管,集中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攻坚行动,抽调精干力量对检查发现的涉及废气、废水超标排放和采取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等恶意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到位、移送到位,一律依法顶格处罚,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

加快搭建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建、共治、共享的“互联网+环保”大数据平台,用真实、精准、全面的数据为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我市在水质自动监测监控方面,逐步加密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布设,探索推进入河排污口自动监控设施和乡镇(街道)交界断面水环境自动监测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6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大气自动监测监控方面,逐步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全市已建成62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建成PM2.5网格化站点共264个;在用电工况监控方面,扩大有动力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状况监管系统使用范围,实现市控以上重点企业安装全覆盖。目前,我市已联网省厅的重点污染管控企业465家,并完成市级用电监控联网企业330家。

#污染治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