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无人机、激光测距仪先“探伤”,怀柔拟抢修四处长城险情

2020-11-09新闻12

明年怀柔区拟对四处病损严重的长城进行抢险修缮,以确保这些长城的“病情”不再恶化。近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渤海镇大榛峪村,利用无人机、激光测距仪等先进技术手段,详细探查该村旺泉峪段长城的一处险情,以便为后续“疗伤”开处方。

11月初,北京城区还处处可见深秋黄叶美景,但在大榛峪村,山野间秋叶多已经落尽,透着初冬的肃杀。上午9时,工作人员在旺泉峪段长城脚下集结。此次,怀柔区文物管理所特意邀请了长城修缮设计公司的专家一同加入“探伤”。“他们有先进的装备,一流的数字技术,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抢险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建议。”怀柔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彤说。

设计师张喆展示了他们所携带的装备:两架无人机,一部激光测距仪,以及配合使用的数码相机、皮尺等。“通过无人机,我们不仅可以从高空俯视,全面掌握长城的残损现状,还能去一些人力无法到达的险要城墙进行近距离观察。”张喆说,其中一架无人机还配备了RTK差分定位系统,可以开展现场测绘。另外,激光测距仪的最大有效测量距离可达80米,测量精准度可达毫米级。这些装备都有助于精准检查长城的病损情况。

没有太多寒暄,大家检查完装备后就迅速从一条羊肠小道攀上长城,然后沿着城墙顶向高处的185号敌台进发——怀柔区对境内长城的每一座敌台都编了号,从001号到284号。当天探查的长城段水平距离只有160多米,但垂直高差200多米,部分城墙段接近90度矗立。经过1个多小时的攀爬,工作人员在接近185号敌台时,就发现了险情。只见两段城墙间出现了一处深约20米的塌方,中间连接的墙体宽度仅1米左右。张喆赶紧招呼同事张忠祥取出激光测距仪,他自己则小心翼翼地贴着墙壁爬到塌方的另一端,确认塌方的起始位置。几秒钟后,测距仪的数值出来了:塌方口长42米。张喆迅速记录下来。

绕过塌方口,工作人员找到了一处大约2平方米的空地,开始放飞无人机。只见无人机沿着185号敌台至186号敌台之间的城墙开始拍照、测绘,短短数百米城墙,无人机拍下了大约2000张照片。“我们还发现了其他的塌方,长度稍短,但也必须尽快修缮了。”张喆说,这些照片配合RTK测绘信息,将建起一套“点云”数字模型,“对破损的城砖、碎石都标记了位置数据,从185号敌台到186号敌台之间的城墙,将设置数百万个点位,建立起高精度立体数字框架,可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开展精准抢修。”张喆说。

今年7月,北京市文物局发出通知,组织申报2021年长城抢险项目计划。通知明确,此次重点申报范围包括四类:长城抗战红色文化相关点段、坍塌严重的敌台及烽火台、毁坏较严重的墙体、与居民关系密切的城堡及土遗址等附属设施。据介绍,怀柔区拟上报4处长城险情,于明年开展抢险修缮,其中一处就是185号敌台两侧坍塌险情。张彤表示,一旦抢险方案获批,他们将尽快组织施工人员上山,按照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现状的抢险加固方式,让长城不再继续损毁。

此前,怀柔已经组建了长城专职管护员队伍,及时发现长城病损险情,同时劝阻攀爬长城未开放段的游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