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和美军越走越近的马斯克要去太空“扫垃圾”,为什么我们要警惕?

2020-11-14新闻18

11月7日《商业内幕》杂志报道,《时代》杂志近期采访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运营官、伊隆·马斯克最依仗的重臣格温·肖特维尔。谈及这家公司正在研制的不锈钢火箭“星船”时,肖特维尔忽然说,它可以用来帮助人们解决太空垃圾的问题。她说:“火箭残体和死卫星威胁着空间环境”。

马斯克最信任的副手格温·肖特维尔

“我们完全可能把星船改造一下,接近这些火箭残体——当然是别人的火箭,把这些残体从宇宙里捡走。这当然不是件容易事儿,但是我相信星船是可以用来做这些的。”

NASA统计的低轨道物体数量

太空垃圾是人们经常担忧的一种现象。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生多少太空垃圾击毁卫星的事情。唯一能拿出来作为案例的,就是2009年俄罗斯卫星撞毁了美国的一颗铱卫星。根据《空间新闻》引述NASA的权威统计,到2020年,整个低轨道上的物体数量是20000个,其中5000多个是工作中的大小卫星和其他航天器,死卫星和火箭残体各有2000多个,因为卫星和火箭零件脱落而形成的所谓“空间碎片”不到11000个。有些空间碎片研究机构声称地球轨道上有76万个空间碎片,多少有点危言耸听了。

其实在当今的航天领域,最有可能造成太空垃圾的不是别人,正是打算发射42000颗卫星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本身。所以无论马斯克还是肖特维尔,逢人就说自己的星座部署在低轨道上,如果失效,5年内就会因为空气阻力而坠入大气层烧毁,不会成为太空垃圾的。但是据报道,目前已经有3%的星链卫星——也就是23颗——报废了。随着后续卫星的不断发射,报废卫星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星链卫星部署在320~640千米高的轨道上,多数在550千米,这意味着多数卫星遭受的空气阻力没有那么大。即使不做轨道保持,也会在轨道上继续飞行,持续时间可能会远远超过5年内。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轨道就在略高一点的600千米高度,如今已经飞行了30年。虽然仪器设备已经老旧,但是并没有整体坠落的迹象。

欧洲航天局提出的清理方案

所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内部很可能讨论过某种宇宙清扫技术,免得“星链”的死卫星碰撞到其他人的卫星,导致巨额索赔。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扁担式清理卫星

国际上先后提出了几种具体的清扫方法,欧洲航天局提出,用一个清扫航天器带着网兜进入轨道,找到死卫星之后把它兜进去,然后寻找下一个。等网兜装满,清扫航天器就掉头向下,冲进大气层烧毁。日本提出,用一种电动缆绳拉住死卫星,降低它的速度,迫使它降低轨道,直到返回大气层。还有人提出,用一种设备从大气层内向死卫星前方喷射密度气流,加大它遭受到的空气阻力,从而坠落……更有人提出,用清扫航天器在太空里形成一个巨大的泡沫球,在轨道上高速横扫,把沿途的碎片垃圾全都粘进泡沫球里,等到粘满了,就返回大气层烧毁。

上面所有这些方案,都需要清扫航天器有比较大的体积来容纳清扫设备,还要装上强大发动机和足够燃料来具备机动变轨能力,这样才能把太空垃圾一个接一个处理掉。所以,身躯粗大的星船看上去是个不错的选择。

星船体积巨大,可以装下垃圾清扫设备

那么问题来了,地球上的街道清扫工作归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什么是垃圾什么是不能破坏的公私财物,是有明确规定的。环卫部门如果把正常的室外财物当垃圾清理掉了,是要负法律责任的。那么在太空里,谁来说了算?总不能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家,更不能是美国政府。

如果按照正式的法律形态,联合国外空委员会负责全世界空间物体的登记。每颗发射入轨的卫星都会得到一个正式编号。但是对于谁可以开展太空垃圾清理的业务,联合国还没有做出任何决议。在世界航天领域,关于空间交通管制的话题讨论也还在学术层次上,并没有上升到政府高度。如果某些企业秉承着“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擅自去宇宙空间开展扫马路的业务,既没有法律可以约束它们,更没有机制可以阻止它们。如果它们把其他国家的工作卫星当做垃圾扫掉了,甚至没有惩处机制。这样的损失,连保险公司都以“他人恶意行为”为由不予赔偿。

大气喷射式垃圾清理方案

考虑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最近和美国军方走得很近,甚至开展研究,用星船给美国军队运送给养,让人不得不怀疑肖特维尔忽然提出宇宙扫马路的动机。卫星是非常昂贵而且敏感的设备,美国军方自己很早就提出,对美国卫星的攻击将被视为向美国本身发动攻击。那么,如果一家美国企业把其他人的卫星当垃圾扫掉了,并且用一句“错误地图”来搪塞,主人又应该如何索赔呢?对于在轨卫星数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的中国来说,这恐怕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所以,国际社会有必要联合起来制定国际法,对太空垃圾清扫工作做出硬性规定。谁要是不经业主同意就擅自“扫马路”,就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最起码也要没收作案工具。

#科学#埃隆·马斯克#卫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