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世界糖尿病日——护士与糖尿病

2020-11-15新闻2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成为了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以2型糖尿病为例,2013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 10.4%,即 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且男性高于女性(11.1%比9.6%)。一旦患病,不仅 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 也会对远期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寿命。

2020年11月14日是第20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11月13日上午,我院内分泌科在门诊健角开展了预防糖尿病系列健康宣教活动,其中包括讲座、义诊、免费测血糖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通过活动为患者普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水平。

针对本次主题,除了义诊,当天又精心组织了一场科普讲座,由内分泌科护士吴晓玲讲述了关于糖尿病的知识。讲座中医生与患者积极互动,有问有答,气氛融洽而活跃。

截至活动结束,共接待前来咨询服务患者50余人,测血糖58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5份,参加科普讲座30余人。

健康知识之糖尿病防治

在糖尿病患者的终身管理过程中,除了将目光集中在医护工作者身上外,还是为了强化护理工作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早发现与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实降低糖尿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一.哪些人群更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由于 病程隐匿、症状不明显,极易在发病初期被忽略,其未诊断率甚至达到了53%,以下几类人群需要提高警惕:

1)肥胖或超重者;

2)年龄≥40岁;

3)久坐不动、缺乏活动者,例如出租车司机等;

4)高血压、血脂异常;

5)直系亲属(如父母)有糖尿病史者;

6)病毒感染者也可能有发病风险,例如腮腺炎病毒感染者;

7)妊娠期妇女易发妊娠糖尿病;

8)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

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极高危人群。

二.糖尿病可能出现何种表现?

血糖升高时,常见的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即“三多一少”,还可伴有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脚踩棉花感,以及高血压、冠心病和脂代谢异常;还有一部分患者初发现时即有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此时,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多尿、口干、头痛、嗜睡、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立即到医院就诊。

三.如何确定已经患上糖尿病?

为确诊糖尿病,需要在 空腹状态下(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行75g葡萄糖粉口服耐量实验,并完善糖化血红蛋白化验。正常情况下, 空腹血糖应<6.1mmol/L,口服糖粉2h血糖应<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应<6.5%。

若您已经出现相应的症状,同时, 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了。

四.糖尿病该如何治疗?

目前,在临床中主要遵循 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综合治疗和全面达标、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 疾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早期初发的糖尿病患者,可先行口服药物治疗并辅以饮食运动控制;但如果初发时血糖水平较高,则需要先应用胰岛素帮助恢复人体自主的胰岛功能,待血糖控制平稳后,再行胰岛功能检查并制订长期的降糖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何种治疗方案,都需要患者日常监测血糖,一般来说, 空腹血糖需控制在7mmol/L以内,餐后2h血糖在10mmol/L以内为佳,同时,也要求患者的血压及血脂等指标的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对一些特殊患病者,如 70岁以上的老年人、妊娠期妇女等,控制标准也会相应的变化。

血糖升高时,常见的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即“三多一少”,还可伴有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脚踩棉花感,以及高血压、冠心病和脂代谢异常;还有一部分患者初发现时即有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此时,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多尿、口干、头痛、嗜睡、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立即到医院就诊。

五.如何防控糖尿病?

01、多懂点:健康知识、防治措施多懂点

02、少吃点:油脂食物(煎炸食品、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少吃点,营养科学,平稳膳食

03、勤动点:每周锻炼五天以上,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

04、放松点: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六.面对糖尿病,护士能做什么?

由于糖尿病在诊疗中的特殊性,护士除了需要在院内对患者进行正常的临床护理工作外,最重要的是 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

1)了解血糖监测的意义,掌握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

2)使患者明确饮食治疗的实际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案

3)使患者了解降糖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

4)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运动,了解运动相关的注意事项

5)使患者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掌握预防要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END-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