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四种家属探视方案在手,养老机构迎来“有呼吸的封闭管理”

2020-11-16新闻9

经历了大半年来疫情的起伏变化,酒仙桥乐居老年公寓院长助理赵长旭心里已经不再慌乱,逐渐总结出来的四种家属探视方案足以应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在上地街道养老照料中心,院长张朝侠也更加从容,疫情期间摸索出的新举措使得老人的健康管理更加精细化……

日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市秋冬季养老服务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防控方案》)。相比起以往“一刀切”的做法而言,此次《防控方案》提出分级管理原则,分别针对不同地区的风险等级使用不同的防控策略,越来越多养老机构正迎来“有呼吸的封闭管理”。

分时预约探视方案因疫情而定

下午2点多,记者佩戴好口罩来到位于酒仙桥驼房营西里甲1号楼的酒仙桥乐居老年公寓。在门口扫码登记、测温并填写信息后,记者又在公寓前台接受全身消毒,并穿上鞋套,跟随院长助理赵长旭走进一楼的阳光大厅。

此刻,暖融融的阳光正透过屋顶玻璃窗洒下来,绿意盎然的盆栽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假山之间,潺潺流水涌入池中,不时有鱼儿游来游去。十多位老人或读书看报,或赏景闲谈。门口处的探访专区,坐在轮椅上的胡大爷正与女儿聊天。

酒仙桥乐居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在阳光大厅休闲

“疫情风险等级最高的时候,养老机构完全封闭式管理,家属无法进入老年公寓,我们就会帮助老人用视频聊天的方式跟家属见面通话。等级有所降低后,我们可以让家属进院,但不能进楼,而是隔着玻璃与老人见面。”赵长旭谈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缓解,工作人员会把老人推到后院,在室外与家属见面。疫情形势稳定向好以来,家属可以在阳光大厅的探访专区跟老人见面,但要与其他老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进出老年公寓也要走专门通道,“这样算下来,我们就有四种家属探视方案,可以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

在上地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家属探视方案也因疫情形势变化而不同。上周四下午,陈女士按照事先预约的时间前来探望住在这里的母亲。在门外扫健康宝登记后,陈女士进入设在前厅的探视区。全身喷洒消毒液后,她又分别填写了养老机构探视人员申报承诺表和探视登记表。其中,除了基本的身份信息外,还包括探视人员及共同居住人员近期旅行接触史,是否存在感冒、干咳等症状,以及体温、进入和离开时间等情况。“妈,我是谁呀?”陈女士戴上工作人员递来的一次性手套,微笑着蹲下身来,拉起轮椅上母亲的手嘘寒问暖,“在这儿都挺好的吧?您这头发越来越黑了呢!”

酒仙桥乐居老年公寓在阳光大厅门口处设立的探访专区

院长张朝侠告诉记者,疫情前期,家属探视完全要依靠视频。逐步放开后,在室外设立了专门的探视区,家属和老人之间会隔一张一米宽的桌子见面。随着天气转冷,疫情形势渐趋平稳,探视区被搬到前厅,“这里与老人的居住区是隔开的,家属需要提前预约,每个时段只安排一户见面,避免交叉感染。”

特事设法特办

避免完全“一刀切”

“事实上,家属探视的具体方案,往往还要考虑老人的实际状况。”张朝侠说,只要老人能坐轮椅,工作人员一般都会把老人推到探视区与家属见面。但有的老人身体条件不允许,机构也要想办法,不能因此拒绝家属探视。

“我们会利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时段,把其他老人送到屋顶花园活动的机会,请家属到房间跟卧床的老人见面。因为这样的老人状况往往很不好,已经不能说话,没办法通过视频等方式跟家属聊天,如果完全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加以限制,很可能会导致家属连老人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相反,家属通常理解我们的特殊安排,会自觉赶在其他老人回来前离开。”张朝侠谈到,除了事先预约的探视以外,如果家属临时有需求,还可以让他们隔着玻璃见面,“疫情严重时也会用到这种‘非接触式’探视方式,老人听不清楚又不习惯用对讲设备的话,工作人员会在其中充当传话筒。特别是对于失智老人来说,工作人员的帮助很有必要。”

酒仙桥乐居老年公寓预留的“非接触式”探视玻璃窗

在酒仙桥乐居老年公寓,同样会有只能卧床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家属会格外担心老人的状况,而老人也需要家属的陪伴,我们就要在保证其他老人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特事特办,为他们创造探视的条件。”赵长旭告诉记者,疫情风险等级高的时候,会让家属穿上全套防护服,同时戴口罩和鞋套进来探视。疫情风险等级降低后,也会根据老人所在房间的位置,来规划家属探视的路线,尽可能少在公共区域穿行。

酒仙桥乐居老年公寓为探视家属留出的专门通道

“对于需要临时外出就医的老人,也要量身定制相应的流程和规范,既满足老人的治疗需求,又保证其他老人的安全。”赵长旭从前台取出厚厚一沓资料称,王阿姨因患有肾病,每周都要去医院做三次透析,“每次她从医院回来,不仅要有诊断证明书,还要填写疫情防控期间养老机构进入人员筛查登记表,测量体温并做全身消毒。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会给她提供单间居住,进出机构也走单独的安全通道,不经过公共区域,有专门的餐具单人用餐,不与其他老人密切接触,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尽管床位紧张,但赵长旭还是坚持在二楼专门预留出一个房间,“一旦疫情形势发生变化,可以拿来应对特殊情况。我们要做到的是‘有呼吸的封闭管理’,让整个机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良性运转。”

尝试线上管理

人物并防感冒少

在张朝侠看来,疫情期间摸索出的新举措,还会带来不少意外的收获。“以往如果遇到老人有血糖需要监测,都要到卫生服务站,回来按照医生要求记录一周的血糖情况,再重新挂号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给老人带来不便。而现在,我们更多通过线上的方式对老人进行健康管理,医生、家属和我们的护理人员建立微信群,既让老人减少不必要的外界接触,又让用药更加精准及时。”

何奶奶正是其中的受益者。7月底,何奶奶身体突然消瘦,体重下降3公斤,而进食和水量较之前没有明显变化。由于何奶奶患有认知症,沟通交流有障碍,护理人员便在8月2日咨询树村卫生服务站医生,对方初步判断是血糖问题,于是护理人员开始每天在何奶奶餐前、饭后为她测血糖,每次测量后都会将结果发到医疗沟通群里,医生据此动态调整口服药及胰岛素剂量。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调理,再加上增加活动时间,何奶奶的血糖终于基本稳定下来,体重也逐渐恢复正常。

相比起以往而言,家属对老人的日常情况也了解得更加充分。“护理人员基本上每天都会把老人的活动、用餐和照护情况发到家属群里,让他们更放心,也会经常帮助老人与家属进行视频聊天。”更令张朝侠感到惊喜的是,进入秋冬季以来,照料中心的老人们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情况明显减少,“往年一到换季,老人就容易生病,现在加强管理以后,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得到改善。”

赵长旭也发现,疫情期间总结出的经验让老年公寓的运转更加顺畅。“我们坚持每天上下午对老人进行测量体温等健康监测,定期打开南北两边的门通风换气,保洁员还会用浸泡过84消毒液的抹布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对老人来说都是一种保护。”赵长旭还强调,目前所有进入老年公寓探视的家属都要进行登记,包括日期、老人姓名、家属、预约时间、探视地点和人数等信息,一方面便于错开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倒查。

“除了对人的管理以外,还有对物的管理。所有快递一律只能送到大门口,不能进入老年公寓。物品经过消毒之后才能拿进来。”赵长旭谈到,洗衣房也要有专人负责,护理员把脏衣服放到洗衣房就要离开,不能擅自进去使用洗衣机,“通过这些细节,最大程度做好防护,保证老人的安全。”

#新冠肺炎_社会#养老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