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糖友们该怎么吃?医生说:做好这4点血糖想升都难

2020-11-16新闻9

原标题:糖友们该怎么吃?医生说:做好这4点,血糖想升都难!

根据国内最新调查显示,在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患糖尿病和处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比例已近半数。

简单来说,每两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人不是已患有糖尿病,就是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

糖尿病群体以往大多都是中老年人,但近年来,糖尿病越来越盯上年轻人。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吃糖太多引发的,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

糖尿病的发生虽然与饮食的关系密切,但是爱吃甜食并不能跟糖尿病划上等号。

三诺健康内分泌科医生表示:医学上的“糖”跟大家口中说的“糖”还是有区别的。“糖”主要说的是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单糖和双糖。

而我们经常吃的米饭,面条,红薯这类淀粉类的食物,属于多糖。

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糖,大多说的是甜味食物,主要是单糖和双糖。

而实际上,糖尿病的病因是综合的,病情的发生与吃多少糖分没有多大关系,而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包括不良饮食结构,就餐习惯,就餐时间等。

那么,得了糖尿病,糖友们该怎么吃?医生表示:做到以下这4点,血糖想升都难!

1、 调整饮食结构

我们现在生活中吃的食物种类多,餐桌上的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加上烹饪方式更是五花八门,食物总热量摄入增加了,运动量少,吃得多动得少,导致肥胖人群逐渐增多,也成为了糖尿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治疗糖尿病,饮食干预至关重要,而饮食干预的重心是控制好食物量,合理规划每一餐的饮食量,食物种类。

最好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科学的搭配,规律饮食,养成好的饮食习惯,血糖控制得越好,身体也会越来越好。

2 、学习食物的升糖指数

糖友们可以去学习食物知识,了解每一种食物的升糖指数情况,自己每天吃的食物对自己血糖的影响情况,做到合理搭配。

大部分的主食都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但是糖友们不能不吃,可以选择比米饭升糖指数低一些的主食,如一些粗粮,杂粮或是根茎类蔬菜,都是很不错的主食。

大部分的叶类蔬菜都是低升糖指数食物,注意好烹饪方式,糖友们可以放心食用。

3 、注重心情的调节

得了糖尿病,大部分用户的心情是极度糟糕的,很多朋友觉得自己已经得了糖尿病了,就破罐子破摔,什么都吃,结果血糖情况越来越糟糕。

还有的糖友,担心吃这个,害怕吃那个,有的甚至长期吃素,导致最后严重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导致病情越发严重。

4 、莫要轻信谣言

?相信很多糖尿病人都听到过,很多降糖食品的说法,什么苦瓜、红薯降糖等等,但真正的降糖食物其实并不存在。

而苦瓜这类食物只是因为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吃了这类食物后,血糖升高的速度不如其他食物快。只能说能帮助更好控制血糖,但并非有和降糖药物一样的降低血糖的作用。

医生表示:目前还没有真正的降糖食品,只是有些食物的升糖指数较低,“糖友”吃了是相对要健康一些。大家要认清楚这一点,莫要轻信谣言,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由内分泌科医生肖潇雨,营养师龙溪审核

#糖尿病#血糖#升糖指数收藏

1、 调整饮食结构

我们现在生活中吃的食物种类多,餐桌上的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加上烹饪方式更是五花八门,食物总热量摄入增加了,运动量少,吃得多动得少,导致肥胖人群逐渐增多,也成为了糖尿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治疗糖尿病,饮食干预至关重要,而饮食干预的重心是控制好食物量,合理规划每一餐的饮食量,食物种类。

最好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科学的搭配,规律饮食,养成好的饮食习惯,血糖控制得越好,身体也会越来越好。

2 、学习食物的升糖指数

糖友们可以去学习食物知识,了解每一种食物的升糖指数情况,自己每天吃的食物对自己血糖的影响情况,做到合理搭配。

大部分的主食都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但是糖友们不能不吃,可以选择比米饭升糖指数低一些的主食,如一些粗粮,杂粮或是根茎类蔬菜,都是很不错的主食。

大部分的叶类蔬菜都是低升糖指数食物,注意好烹饪方式,糖友们可以放心食用。

3 、注重心情的调节

得了糖尿病,大部分用户的心情是极度糟糕的,很多朋友觉得自己已经得了糖尿病了,就破罐子破摔,什么都吃,结果血糖情况越来越糟糕。

还有的糖友,担心吃这个,害怕吃那个,有的甚至长期吃素,导致最后严重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导致病情越发严重。

4 、莫要轻信谣言

?相信很多糖尿病人都听到过,很多降糖食品的说法,什么苦瓜、红薯降糖等等,但真正的降糖食物其实并不存在。

而苦瓜这类食物只是因为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吃了这类食物后,血糖升高的速度不如其他食物快。只能说能帮助更好控制血糖,但并非有和降糖药物一样的降低血糖的作用。

医生表示:目前还没有真正的降糖食品,只是有些食物的升糖指数较低,“糖友”吃了是相对要健康一些。大家要认清楚这一点,莫要轻信谣言,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由内分泌科医生肖潇雨,营养师龙溪审核

#糖尿病#内分泌疾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