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入冬了,讲讲冬季养生

2020-11-16新闻10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

我很喜欢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他所描述的雪景之美,意境之美。这首诗也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处在阳气潜伏,阴气最盛的时候,万物都在藏闭,在避寒,在养精蓄锐。它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共六个节气。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那么,我们在冬季养生中,应在饮食起居等方面着眼于“闭藏”精气,补肾添精为原则。下面,我把冬季养生的要点编成歌诀供大家参考使用。

冬季养生歌

冬季阳伏阴极盛,水冰地坼最寒凉。

摔伤多,冻伤多,感冒咳欶传染多。

冬月养生重养藏,早卧晚起避寒凉。

羊肉萝卜都温补,抱膝常“吹”能养肾①,

节欲保精常安康。

(注:①古代六字导引养生功法之一,在冬季,常发“吹”声,可以补肾益精。发“吹”时,(坐在床上)同时双手抱膝,把“吹”字的气放尽了,就用鼻子往回吸清气(新鲜的空气),一般这样一“吹”一吸为一次,共做二十四次,可以补肾益精)

冬季养生图

冬季应肾而养藏

就像盖楼一样,地基打得好,楼就能盖得高大、坚固。冬季养肾,就是这个道理。冬季寒冷,万物藏闭,肾主人体一身之精气(精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全身营养物质的精华部分,详见第二讲的养肾说篇),而《黄帝内经》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在冬季,把肾养好,人体精气就充足,来年人体就有充足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保持健康。所谓:冬季应肾而养藏。

冬季养肾,这里我主要强调以下四点:

其一,少熬夜。我经常说,熬夜是易伤阴,易伤肾的事情,为养生之一大忌,是造成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充足的睡眠就是一种养生。

其二,节房事。顺应冬季收藏的自然规律,适当减少房事,以蓄阴精,以养肾。

其三,多食核桃、板粟、黑米、黑豆、黑芝麻、羊肉等养肾食物。

其四,每天坚持做“151”经络养肾功。(详见前面我写的文章)

冬季饮食调养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既可御寒,又可顺应“冬藏”之自然规律,养精畜税。

可以多食羊肉、牛肉、狗肉、海参、萝卜、板粟、香菇等,同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不可肉食摄入过多,注意荤素搭配,均衡营养,同时防止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引起便秘等。

其二,防“上火”。羊肉、牛肉、狗肉、鸡肉、板粟、大枣、桂圆、荔枝等偏热性,在大量进食后,易出现口舌生疮、咽喉疼痛等“上火”现象。这时候,应减少或者停止食用这一类食物,增加瓜果蔬菜;同时,可买菊花、金银花等泡水喝,雪梨、柚子等食用,可以滋阴降火。

其三,进补以“补肾”为主,但同时也应注意润肺。因为,冬季寒冷、干燥、空气质量也较差,而易伤肺导致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增加(具体可参阅我写的养肺的相关文章等)。

冬季起居调养

冬季寒冷,夜长昼短,阳气替伏,阴气至盛。我们应该早睡晚起,有条件者,甚至可以等到太阳出来,再外出活动、工作,这样既可以避寒,以防伤阳气,又可以养阴养肾。

外出时注意添加衣物,避免受凉或冻伤。但是经常有一些女性朋友爱美,喜欢冬天穿裙子,穿靴子,可是把膝盖暴露在外。这样做不好,膝关节每天负重活动非常多,而风湿性关节炎也最易侵犯膝关节,膝关节的保暖,对于预防这一类疾病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很多疾病就是由于生活中一些不好的小细节不够注意,时间长了,就病了,这是一件很让我们纠结的一件事情,这也是中医养生思想需要普及的意义所在。

冬天为了取暖,一些人经常整天关门闭窗,结果室内空气质量非常不好,人体排放的浊气和房间的装修材料、家具等释放的一些有害气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建议冬天每天也应该保持室内有足够的通气通风的时间,每天至少3~4小时。

另外,冬季,我们还应该适当使用室内各种取暖设施,室内温度不宜过高,18~22℃即可,以防室内外温差过大,人体更不容易适应室外寒冷的气候,而更容易受凉生病。同时在室内可以放置水盆,暖气片上搭湿毛巾或使用加湿器等方法,以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因为室内过于干燥也易伤及人体肺脏。

冬季寒冷,但是,我们每天也应该抽一些时间在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所谓“动则养阳”,可以培养人体耐寒的能力,也可振奋人体的阳气,增加抗病的能力。

冬季的起居养生可以总结为下图:

冬季起居养生图

#生活养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