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行业大咖齐聚“解码”!这场研讨会,为普陀水产行业转型发展带了些什么?

2020-11-17新闻16

近日,在第三次普陀海洋生物肽产业空间与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普陀发展海洋生物肽产业献计献策,与政府和企业共谋新篇。

产业应用

功能齐全“肽”多样

普陀是水产品交易大区,出于海鲜冷藏和运输的需要,各水产企业对抗冻剂都有着可观需求。作为水产品冷冻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液体,抗冻剂可以防止水产品在冻藏时,因水分流失或冰晶生长破坏蛋白质结构出现风味和营养价值下降。

目前行业内普遍使用的糖类抗冻剂和复合磷酸盐抗冻剂,均需在添加时严格把控用量。如何在保证功效的前提下,制作出绿色健康的抗冻剂?福州大学教授汪少芸的办法就是两个字:多肽。

汪少芸表示,目前一种从严寒地带生物中提取的抗冻蛋白,已被证实可应用于水产品的冷冻存储。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专家们发现该蛋白质并非整体都具有抗冻效果,真正的“功臣”是局部的多肽链片段。

“除了抗冻,生物活性肽还可以起到抗菌、抗氧化等功能,这对水产品的冷藏保鲜都具极高的价值。”汪少芸表示,目前她的技术团队已就抗冻多肽应用与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相信这项技术在普陀也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品推广

正本清源“肽”重要

浙江大学教授何国庆在演讲中分享了他从蚕蛹、米糟、带鱼脊骨中,提取生物活性肽的实验经历,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展现了肽在控制人体血压、提高抗疲劳能力方面的显著功效。

“肽既然是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市场认可度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呢?”介绍完实验案例,何国庆话锋一转,抛出了这样一个“灵魂拷问”。他认为,目前的肽类产品市场存在着过度商业炒作、产品功效缺乏医学循证等“乱象”,这极大地打击了消费者对肽类产品的信任,也阻碍了行业整体的发展进步。

“比如有些产品叫‘牡蛎肽’‘海参肽’,它们的卖点还是聚焦在消费者对牡蛎、海参营养价值的模糊认知上。肽的功效到底怎么样?有哪些研究数据、医学验证可以证明?这些问题我们企业往往并没有深究。”何国庆表示,想要真正做大做强肽产业,一定要从研究阶段开始,扎扎实实,实事求是,做好肽类产品的系统研究、功能评价、医学验证等工作。

转型升级

通力合作“肽”关键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戴志远是舟山人,对海洋的热爱和熟悉,让他始终密切关注着海洋生物肽产业的发展。

多年前,当海洋生物肽还未广为人知时,他就成功通过实验,从鱼类身上提取了具有控制血压功能的生物肽。但由于资金、大环境等因素限制,这项研究最终未能实现产品化。但戴志远更清晰地认识到,发展海洋生物肽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政府对整体大环境的营造和相关企业积极参与。

“谁做好海洋生物肽文章,谁就能领跑全省、全国水产加工业发展。”戴志远表示,发展海洋生物肽产业是普陀水产加工业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的关键一步。在有效利用好海洋生物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机构三方合作交流,普陀海洋生物肽产业一定大有作为。

#行业互联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