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舟山晚报丨这家餐饮店舟山人耳熟能详——揭秘“TA”成功背后的故事

2020-11-20新闻22

开篇语

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在时代的变迁中,普陀商人扎根普陀、融入普陀,始终勇立潮头,引领着时代变革的步伐,推动着普陀经济持续向前向好。

而在时代的变革中,普陀区工商联认真贯彻落实服务“幸福普陀”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在助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上找到了新亮点,在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上实施了新举措;在优化区域整体发展环境上展现了新作为,在参与中心工作上取得了新突破。

采写的是各自企业的发展现状,落脚点确是普陀发展的美好明天。舟山晚报和普陀区工商联联合推出《普陀商人》栏目。栏目中,我们将用最通俗的方式剖析普陀商人如何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水平,服务普陀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基层商会如何进一步团结凝聚民营经济重要力量,为高质量建设开放活力幸福普陀作出更大贡献,让大家从多元角度认识普陀商人、了解普陀商人、支持普陀商人。

“诚信、良心、亲力亲为。”创业多年,这八个字就是陆亚飞自己的经营秘诀。

作为华必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舟山市普陀区总经理、普陀区家家和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过去的这些年,陆亚飞还从事过不少行当:卖水果、开旅社、推出虾峙到沈家门的海上快艇以及虾峙到宁波的长途客运,还有如今的快餐店生意。

身份始终在变,不变的却是那颗勤劳致富的心。

陆亚飞↑

亲力亲为

为顾客照顾到每一个细节

中午十二点,正是快餐厅一天中生意最好的时间段之一。当记者来到位于东港海印路上的华必和普陀宁兴店时,陆亚飞还在店里忙活。

1959年出生的陆亚飞,今年已有61周岁。同龄人大多已经过上了含饴弄孙的退休生活,她却仍然停不下自己手头的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多,天还蒙蒙亮的时候,陆亚飞就出了家门,经过十五个小时的工作,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家。

“从原材料的把关,到菜品的质量和口味,基本上每个过程我都会参与进去,甚至忙的时候我也会一起打菜打饭,收拾桌椅。”陆亚飞说,身边的有些人不理解,问她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这么辛苦,而对于她来说,和丈夫一起亲力亲为经营快餐厅,通过工作为社会做贡献所带来的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如果说1980年代刚刚创业为了生活,1990年代是为了有一份稳定的生活和积蓄,现在我坚持工作的原因就是为了奉献。”

店里的事都是亲力亲为,在细节处,相比于其他快餐厅的经营者,陆亚飞自然多了几分细心和考究。在华必和,记者看到了一个加饭箱,如果顾客需要二次加饭,就可以自己到这里添饭。相比于大多数餐厅需要呼叫服务员加饭,加饭箱的设置显然更加贴心和人性化,不用顾忌他人的眼光,加多加少都可以由自己决定,因此也广受顾客的欢迎和好评。

加饭箱、饮水机……这些物件的存在虽然并不起眼,却真真切切地为消费者们提供了更多实惠,也为他们带来了温暖。这些“创意”正是来自于每天扎根在快餐厅中的陆亚飞,在她看来,自己虽然是做管理的,但每天在第一线,就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员工:“很多时候都会从顾客的角度去考虑,有些东西需不需要,你就能很清楚地感受到。”

对待员工,陆亚飞也将她们视作为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中午忙完手头的活,她就亲切地招呼每一位员工吃饭。“像我们店里的员工,基本上在这里干了好多年了。”方阿姨是华必和的一位老员工,从2013年开店的时候就在这里工作,她告诉记者,陆亚飞和员工打成了一片,和她们的关系都很好,“比我年头长的还有不少人,比如就有一位跟了老板十七八年的,从华必和第一家店开的时候就在了。”

餐饮虽辛苦

却带给了她无比的满足感

身在快餐厅工作,每天和香喷喷的食物为伍,但第一眼看到陆亚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免惊讶于她消瘦的体格。

事实上,一天十五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不按时的三餐,这些为陆亚飞带来的不仅是不过百的体重,还有腰椎病和关节炎,常年都要吃药打针,严重的时候,她的手甚至都拿不起饭碗。

“家人有时候会劝吗?”记者好奇地问了一句,陆亚飞却摇了摇头,“我们俩夫妻都是一样的性格,女儿也支持。”家人的理解常伴左右,正是在他们的鼓励下,陆亚飞凭借着女性的坚韧和智慧,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取得出色的成绩。

2002年10月,作为创始人之一,陆亚飞参与了华必和的筹备工作。“第一家店开在了沈家门的滨港路上,开业不久就遭遇了非典,都没几个客人进门。”所幸非典疫情过后,凭借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华必和的生意越做越火。在陆亚飞的记忆中,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连开了两家店,“最火的时候,在东港、沈家门、朱家尖开了四家呢。”

涉足过许多行业,在陆亚飞看来,餐饮业是最辛苦、也是最脚踏实地的。“不会吃苦的人做不了餐饮业,但社会需要餐饮业。每次我听到人家说华必和的菜口味好、干净,我心里就很开心,比赚了钱还高兴。”陆亚飞说,自己曾经遇到过一些妈妈,不喜欢让孩子在外面吃东西,觉得不干净,却很信赖华必和的菜品质量,“我们的米、菜这些原材料都是品质相对比较好的,我一直很相信一句话,质量为生、服务取胜,作为一家快餐厅,东西吃进去能让人家回味,就很成功了。”

信赖餐厅质量,时间久了,就有了不少回头客。采访的时候,记者在隔壁桌就遇到了一位华必和的老顾客。他告诉记者,华必和还在颐景园的时候,他每隔几天就光顾一次,后来华必和搬到了区政府对面,三年前,自己的办公室也搬了过来,每天中午就雷打不动来“报到”,把这里看成了食堂。

“华必和菜品质量我放心的,口味也好,所以我也每天来。”这位老顾客称赞道。

作为企业家她敢于奉献

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在陆亚飞身上能看到的,除了普陀的企业家们共有的踏实肯干的精神,还有心系社会、甘于奉献的那一面。

几天前,记者刚刚见到陆亚飞的时候,她正在忙于将周自强骨灰从台湾运回舟山(本报曾于2019年12月31日报道过周自强的事迹)。陆亚飞告诉记者,周自强是丈夫的远房亲戚,解放前到台湾求学,去世时没有结婚,也没有留下后代。帮忙寻人、公证,在故乡虾峙为其购置一块墓地,并一手承担了所有费用。从去年开始,陆亚飞就费了不少心力在这上头,“让他魂归故里,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事实上,多年来,陆亚飞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有困难的人。

每年暑假,陆亚飞还会设置暑期工岗位,让勤工俭学的孩子有机会通过努力获得回报。2006年至今,她一直资助一名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2008年汶川地震,得知消息的陆亚飞将当月准备给供应商结算大米、油的6000多元捐给了灾区。

由于不忘回报社会,历年来,陆亚飞还获得不少荣誉,例如“三八红旗手”“优秀普陀人”“巾帼创业者”等,但即使是这些奖金她也没有留下,而是选择全部捐了出去。对于自己的决定,陆亚飞表示:“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就是最开心的。”

来源:舟山晚报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舟山#普陀#晚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