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让精准扶贫“可持续”,她们这样做

2020-11-23新闻13

女性之声

脱贫攻坚中,如何让扶贫措施“精准滴灌”“可持续”,提升贫困妇女致富能力,推动村庄实现自我发展?

通过多年实践,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带来了“创新样板”——母亲创业循环金、SDGs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走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贫困妇女赋能,点燃了她们脱贫致富的愿望和自强自立的信心。

母亲创业循环金:

让扶贫资金“转”起来

茶农杨国英

“虽然世代种茶,但是过去我们的知识和技术落伍了,一人一年种茶的收入只有四五千。得到循环金的帮扶之后,茶叶一年能卖到两万元!”45岁的茶农杨国英说。

杨国英生活在云南临沧市双江县,这里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即将到来的2万元“循环金”,有望将她的茶叶种植面积从70亩拓展到85亩,今年预计能增收4万元。

杨国英口中的“循环金”,来自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实施的“@她创业计划——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它不同于传统公益项目中的资助款,投放出去会在规定的时间收回,更贴近“无息贷款”的意义,这也是名称中“循环”的价值所在。

循环金的注入,带动了当地种、养殖业发展,产生了经济、社会双效益。而参与其中的贫困妇女,生活状况、精神面貌也有了大变化。

2018年,“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曾为双江县50名妇女提供了93万元创业资金支持。项目实施的一年中,受助妇女结合村产业发展和家庭实际,陆续发展起火龙果、烤烟种植,生猪养殖和火腿加工等产业,实现家庭平均增收1万元以上。

“火龙果在我们这算新兴产业,开始很多人不敢去尝试种植。有了循环金的支持后,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做,没想到成功了!如今一年能带来2万元的收入,我在家里说话的底气都足了。”双江县勐勐镇大荒田村村民王怀美说。她今年40岁,之前种植稻谷、玉米,还经营一家小卖铺,每天很忙,收入却很微薄。2018年申请2万元循环金后,她尝试种植火龙果,通过培训学习火龙果的科学管护,当年就实现了增收1万元。未来,她期待利用循环金,发展电商销售。

当地妇女积极了解“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情况

从“母亲创业循环金”中受益的,还有双江县勐库镇大户赛村茶园。在项目帮扶下,31户困境妇女每户获得了1-3万元不等的循环金帮扶,在茶园中从事古茶树种植、管护、加工等工作。同时,茶园的发展为当地妇女姐妹提供了100余个季节性临时用工岗位。通过培训、参与集体劳动、掌握增收技能,她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自1996年以来,围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通过全社会爱心企业及港澳地区爱心人士的捐助,以“小额借款,入户扶贫,循环使用”的方式,陆续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城乡开展了“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2015 年,为适应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项目转型升级为“@ 她创业计划”系列,除了“循环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推出女性赋能培训项目、“妈妈家”社区项目、女性创就业服务平台等,全方位助力女性创就业、带动女性尤其是困境女性实现创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助力影响更多女性实现经济自立。截至2019年底,@她创业计划已累计发放循环金近3.6亿人民币,覆盖20余个省(区、市),帮助近42万名女性实现创业和再就业,辐射带动355万多人脱贫致富。

“@她创业计划——玫琳凯母亲创业循环金”发放仪式现场

2020年11月12日,“@她创业计划——玫琳凯母亲创业循环金”发放仪式在双江县勐库镇大户赛村举行。本期项目的130万元“母亲创业循环金”由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捐赠,在一年的执行期内,提供给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以及临翔区71户困境女性,帮助她们发展茶叶种植、佤鸡生态养殖、酱菜加工项目。

SDGs示范村:

为贫困妇女赋能

外普拉村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的贫困村——外普拉村,是一个古老的彝族村寨。自2014 年以来,共识别建档立卡户125户399人,贫困发生率为29.17%。

2017年,为进一步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实践,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地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以外普拉村作为试点,开展以妇女为主的生计发展示范项目——SDGs示范村项目。

项目协调各方资源,通过建立彝绣合作社、村民技能培训、成立生态旅游合作社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户特别是贫困妇女收入,并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2020年11月11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再次来到楚雄永仁县外普拉村考察走访。考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民宿改造、景观及环境基建、旅游合作社等,走访了解妇女就业增收情况。

村民夏学芳

夏学芳今年39岁,是外普拉乡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主要运营成员、火波若玛艺术团副团长。通过参与示范村项目提供的各类培训,她和家人获得了更多的技能。“我做绣工,家里的老人养殖了100多头黑山羊,养猪。我们还种植了烤烟、芒果。现在家里8口人,年收入能够达到15万了!”

村民朱永艳

29岁的朱永艳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外普拉村,帮助母亲一起经营家里的小卖店。返乡的她格外关注到了这些年妇女姐妹的变化。“有了项目的扶持,村里妇女不再挣扎在贫困线上,说话比以前有分量了。”现在,她不仅在村里的合作社中工作,还做起了书店、咖啡吧。她相信,随着外普拉村的发展,自己的事业也会越做越大。

火波若玛艺术团的姐妹们正在欢乐地跳舞

四年来,外普拉村的数百名女性受益于SDGs示范村项目,从中获得了创业就业机会,拓宽了增收渠道。村民从最开始单一从事的烟草种植,到现在逐步发展到从事芒果、板栗、水稻种植业以及养殖业、旅游业。通过参加培训和各类文化活动,村里的女性也从害羞、不敢表达,到开朗自信。

她们组建了烹饪兴趣小组,制作外普拉传统美食“豆花”系列食品,还举办了首届豆花节,显示自己的巧妙创意。由30位当地妇女自发组建的火波若玛艺术团,活跃在节日的舞台上,成为了外普拉村生态旅游的亮点。

随着能力的提升,外普拉村的妇女越来越自信

曾经,妇女们在培训课上回答问题时面露羞涩、吞吞吐吐。在老师们耐心的教授下,她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做好家庭卫生、教育孩子,也逐渐掌握了礼仪接待、餐饮服务、乡村导览员等技能。

正如永仁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吴涛所说,在各方的扶持下,村里的妇女渐渐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发展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她们找到了自信,能够带动家庭改变,也带动了我们整个村庄的发展。”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从“母亲创业循环金”到“SDGs示范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公益项目为贫困地区妇女赋能,撬动村庄的发展。在精准扶贫中,这些项目调动了女性的能动性,挖掘出她们的独特优势,让女性不仅是项目的受益者,更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来源/全国妇联网信中心、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摄影/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张佳敏

文字/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张佳敏、李文杰

编辑/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孟芹

#扶贫#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