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强电网 兴产业 助搬迁

2020-11-24新闻9

“几年前觉得这辈子可能都富不起来咯,村里路烂又没钱,连种田都没得地方,全是石头。后来我们村通了动力电,我们做饭就不用烧柴了,才几年时间,有想法的人都自己搞民宿、办小厂赚钱了,没想法的也在附近找到了工作,家家户户每年几万元的收入咋个都能保证。”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家住沿河县最偏远的后坪乡葫芦湾村的贫困户杨昌碑喜不自禁。

“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将目光聚焦到位于乌江河畔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沿河县,围绕“强电网、兴产业、助搬迁”,以“哪里有需要,就把电杆架到哪去”的信念,全力助力沿河县攻克小康路上的发展短板,为沿河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供电力量”。

电网强 小康路上基础牢

“这几个月用电从来没这么好过,完全没停过电,都不太习惯了,前两年只要一打雷下雨,只要不出意外没得几分钟屋头就黑了。”沿河县晓景乡高寨村党支部书记杨飞说。

沿河县晓景乡全年客户平均停电时间最高时达到了6.91小时/户,远超县城客户平均停电时间。而自今年3月沿河脱贫攻坚电网建设冲刺战启动以来,这种情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针对导致晓景乡停电频繁的10千伏塘金线,铜仁供电局提级管理,将其列为沿河电网要攻克与根治的高故障线路之一,并于今年3月28日组织320名施工队员对该线路上的102个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问题进行了改造。改造后,预计该乡年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将降至0.98小时/户。

南方电网贵州铜仁沿河供电局员工上门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并面对面讲解安全用电知识

“几年来,为了克服沿河地理环境对供电质量的制约,我们在电网建设上是下了大决心花了大力气的,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相当于对沿河电网进行了全方位再造。”铜仁供电局党委书记邹庆表示。

“十三五”期间,沿河农网改造升级共投入48265.6万元,增加10千伏线路742.56公里、400伏及以下线路2172.13公里,新建及改造配变1504台,根治了11条高故障线路;尤其是在今年,铜仁供电局党委“重心下沉、资源倾斜”,组织1180名队员奋战在77个基建项目的561个施工点上,在95天时间内完成了常规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做完的工程,跑出了脱贫攻坚电网建设的“加速度”。

产业旺 群众致富有希望

为深入贯彻铜仁市委、市政府“9+2”帮扶沿河产业发展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安排,万山区支持淇滩镇发展竹荪产业380亩,项目总投资694万元,项目采取“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万山区负责产业发展,淇滩镇负责基础配套建设。

该项目在檬子村有50亩,在选址时同步开展竹荪原料购置及运输工作,仅10天时间就完成了1800吨原料的运输,经过一个月发酵期后,于4月下旬开始铺种,再经70天养菌期后,于7月15日开始采收,需每天上午进行采摘。

经测算,竹荪产业成本为每亩1.6万元左右(含土地、原材料、菌种、遮阳网、人工等费用),每亩产出2.6万元左右,每亩利润1万元左右。该产业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及分红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并向就业工人及当地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

为满足该基地大量的用电需求,沿河供电局实地了解基地的用电负荷与电力设施配置需要,为该基地投资了10.942万元,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0.05千米,新增变压器1台,容量100千伏安。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带动就业200余人,现基地采收每天需用工近100人,随着每天产出的逐步增加,进入丰产期后每天需用工700余人。该产业按照“721”模式(利润的70%用于农户分红,20%用于村集体经济累积,10%用于生产管理费用)进行分红,覆盖214户,其中万山区166户、淇滩镇4个项目基地所在村所有未脱贫户48户,户均分红1500元。

沿河县竹荪种植基地一景

在沿河县官舟镇玛瑙生态智慧农场,30万个黑木耳菌棒整齐排植在水泥地上,不时有农场务工人员将成熟的菌棒放入流水生产线,并由生产线依次送入培养室、催芽室、灭菌室等智能化处理车间。

“以前啊,我们这一片石漠化特别严重,耕地特别少,连豆子都要种在石旮旯里头,哪有现在有搞头?”官舟镇玛瑙村60岁贫困户何天娥说,智慧农场打破了沿河石漠化地理条件的制约,为整个镇都创造了就业机会,在此务工的农户有5300多人,像何天娥这样的贫困户就有1011人,每人每天有80元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

作为贵州省扶贫重大项目、沿河县扶贫产业的代表,智慧农场从项目调研到实现投产历时仅70余天,而要实现智慧,就要让整条生产加工线自己“动起来”,其核心环节便是要有“优质电”的供应。为此,铜仁沿河供电局实地了解了智慧农场各厂房的用电负荷与电力设施配置需要,采用业扩延伸的方式,仅用35天时间就免费为智慧农场架起了3.87公里供电线路和6台变压器,不仅为智慧农场的运营节省了近2个月的报装办电时间,还节约了56万元的通电成本。

沿河供电局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电力设施建设,“十三五”以来共投入6241.92万元,为408个产业扶贫点建起了用电基础设施,同时,以片区为单位设置客户经理为产业扶贫点开展“一对一”定期服务,充分解决了产业扶贫过程中“办电时间久、办电成本高、电架不过去、有电不够用、故障处理诉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困境,为扶贫产业注入了强劲“电动力”。

#就业#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