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你以为你在呵护孩子,却不知不恰当的养育,会让他们一直无法长大

2020-11-27新闻4

当今社会,人们逐渐地意识到年龄和生理上的成熟,不代表一个人真正的长大了。我们身边不乏一些心理发育不成熟的人:

他们情绪不稳定,时而高兴时而哭泣;

他们过于自我,做事情从不考虑他人,也不愿和外界接触,不食人间烟火;

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情绪,所以偶尔还会产生攻击行为,且有时攻击的是他人,有时攻击的是自己(生闷气)。

......

这些行为如果表现较轻还好,至少可以保证一个稳定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别人对他的评价也无非是“没长大”或是“不成熟”。

但如果在这些行为上表现得较为强烈,那么对他们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是一种无以名状的难受。近几年来,人们比较喜欢用“巨婴”来形容他们。

巨婴,现在一般用于描述心理不成熟的成年人,他们通常独立性差、以自我为中心并且看待事情会非黑即白,属于人格发育非常不成熟的一类人。

巨婴现象,实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养育问题。

每个孩子出生之后都是一个美好的生命,而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理念及一家人的相处模式等等,都会给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打上烙印。

而这些烙印,就像若干个开关,在孩子成年之后就开始发挥作用,“控制”着孩子各种各样合规的、离奇的、适度的、或是失常的行为。

所以作为父母有必要去注意自己养育孩子时的行为,有时候你认为的呵护和疼爱,实则对孩子是一种束缚或是负面的管教,会让他们一直长不大。

过度保护孩子,使他们不受伤害

虽说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是坚韧的、抗挫能力强的,但却都不希望孩子在小时候遭受到伤害。

即便知道孩子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却总是忍不住在孩子摔跤时马上去扶,在孩子想要奔跑时碎碎念“跑慢一些,别摔了!”

即便是知道“人终有一死”的道理,却总是对死亡话题避而不谈,对“我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讳莫如深。哪怕是家里的金鱼或是小猫小狗遗憾地死掉了,也不愿意告诉孩子真相,而是告诉他们“猫猫自己出去度假了”等等。

这些措施可以保护孩子不受到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冲击,但却会让他们逐渐弱化甚至丧失坚强的品质、动人的爱心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如果一个孩子一直没有处理过痛苦经历,也没有经受过挫折,而是在父母营造出来的“一切顺利”的假象中长大,那么往往会在遭遇逆境时迅速崩溃。

要求他们隔离情感

生活在东北的孩子,应该对被“憋回去”支配的场景记忆犹新。

因为犯了错误而产生的恐惧,促使自己大哭,却被要求憋回去;

因为不满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而愤怒,进而用哭泣来表达,被要求憋回去;

因为同伴的欺负让自己痛苦不堪,于是大打出手,却被父母批评而委屈地大哭,结果还是被要求憋回去。

现在,你还好吗?你是否能在合适的情景下,用合理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委屈或是恐惧呢?

在孩子小时候,经常告诉他们“别担心”或“别哭”会传达出一个信息,就是他们的情绪是不好的,是不被允许表达的。

孩子会逐渐认为,他们无权释放情绪,而是要隐藏和压抑自己的感情,或是和这些情绪作斗争。

他们长大后,就可能会以不健康的方式掩饰自己的感受或痛苦,向内的攻击往往会导致很多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自责、羞愧。

只赞美那些自己认为有“逼格”的成就

父母习惯于在孩子取得一个全班第一的成绩时赞美他,或是在一场自己认为重要的竞赛里胜利而赞美,却不会因为孩子今天按时吃饭、按时写作业而赞美他。

孩子收到的信息就是:我的成绩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也许我必须保持现在的优秀,在竞争中必须获胜,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孩子只听到对他们成就的赞美,而那些为了达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或是勇敢尝试但失败的事情却永远不会被提及。那么,他们长大之后,也许会认为自己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成功。

他们有可能更愿意撒谎、欺骗和偷窃,因为这样他们就能成为赢家,获得赞美。

总结

那些你习以为常的育儿习惯,却未必是合理的。当你遇到任何事情想要掌控或是制止孩子时,不妨先让自己冷静几分钟或是十几秒钟。

之后想想看,如果我是他,我有可能是在表达什么呢?

也许你的育儿习惯就逐渐改变了。

文|鸵鸟心理

图|colorhub.me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