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补血”别只知道吃红枣、菠菜!它们才是藏在身边的补血高手

2020-07-22新闻4

说起“贫血”,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回答“要补铁”;而要说起“补铁”,“吃菠菜”是不少人的第一选择。不知从何时起,这两个做法就成为了“科学教程”,似乎只要多吃菠菜,贫血症状就一定能得到缓解。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很多人以为贫血就是指血量少。其实大部分时候贫血缺的并非是血量,而是血液中的红细胞,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也不单单只是“铁元素不够”这么简单。

1

疾病贫血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20.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贫血。

因为实在太常见了,于是不少人体检发现贫血后并不在意,以为只是小事,殊不知它可能是很多重大疾病的征兆。像血液病、慢性感染、肾脏病变、肝病、风湿性疾病等都可能导致贫血,甚至恶性肿瘤与它也有一定的关联。

这4种贫血可能是癌症信号

贫血伴随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可能是胃癌;贫血伴随全身发黄、皮肤瘙痒、嗜睡、乏力、全身消瘦等,可能是肝癌;贫血伴随吞咽困难、胸部有烧灼感、饭后即吐等,可能是食管癌;贫血伴随便隐血、便秘和腹泻交替等,可能是肠癌。

注意:对于不明原因的贫血,大家一定要及时检查,究出病因,以免贻误最佳诊治时间。

2

药物贫血

部分常用药物如果长期服用或是服用不当,也可能导致贫血。

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如若长期服用,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磺酰脲类降糖药偶尔也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极个别者甚至会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双胍类降糖药可能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短效口服避孕药、质子泵抑制剂等长期服用也有导致贫血的风险。

3

营养性贫血

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时,红细胞的合成就会缺乏必需的原料,从而造成营养性贫血。这一类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包括因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大家熟知的缺铁性贫血。

6个症状自查缺铁性贫血

①指甲发白、凹凸不平,或者反长、如汤匙状一样,容易裂开;

②眼皮内侧会有发白的现象;

③皮肤、嘴唇颜色苍白;

④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身体软弱无力、疲乏困倦;

⑤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

⑥上楼梯心悸、听心音有杂音等。

▲缺铁人群的指甲

注意: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大多数时候是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无需过于担心。而贫血者出现的眩晕与体位变化无关,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出现。

要想远离或改善营养性贫血,从日常饮食着手补充相关营养素非常重要,像缺铁性贫血就需要适当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

但是,通常民间推崇的“补血神器”——红糖、红枣、菠菜中所含的是非血红素铁,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真正有效的血红素铁则藏在动物类食品中。

“补铁冠军”——鸭血

血液中的血红素可以直接被肠道吸收,不受食物中草酸、植酸的影响,所以动物血是补铁的优秀来源。据测定,鸭血中的铁元素含量能达到30.5毫克/百克,是食物中当之无愧的“补铁冠军”。

“补铁亚军”——鸭肝

动物肝脏中的铁元素含量也很高,而且易于吸收、消化,不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也是补铁的不错选择。像鸭肝中的铁元素含量为23.1毫克/百克,位列肉类中铁元素排行榜第二名,猪肝以22.6毫克/百克的含量位居第三。

“补铁高手”——蛋黄

牛肉、猪肉等红肉也是血红素铁的重要来源,但令人意外的是,鸡蛋黄、鸭蛋黄中的铁元素含量竟比红肉更高。而且蛋黄中还富含卵磷脂、维生素B12、叶黄素等营养物质,对心血管健康很有益。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为避免胆固醇过高,每次吃6片鸭血或一两左右的猪肝,每周吃两次就足够满足人体对铁元素的需求了;而对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患者来说,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食物并适当减量。

小贴士:动物类食物中的铁以血红素铁(二价铁)的形式存在,吸收率可高达20-30%;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主要是非血红素铁(三价铁),吸收率仅有1-2%。通常来说,吃两公斤的菠菜才能抵1两猪肝中能吸收的铁元素。

即便是动物类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在消化过程中也可能被氧化成不易吸收的三价铁。这时铁元素的另一个好搭档——维生素C就派上用场了。

维生素C能还原被氧化的铁,促使难吸收的三价铁变回易吸收的二价铁,提升食物中铁元素的利用率,让补铁的效果翻倍。

所以在食用高铁食物时,大家不妨搭配上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青椒、芥菜、萝卜缨、西兰花等,增加铁的吸收。

#血液疾病#贫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