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贡方堂教你这样吃,吃出好“脾”气

2020-12-01新闻0

我国中医认为,脾为“人之后天之本”,人的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都需要依靠脾脏的正常运转。因此中医非常注重对脾的养护,认为许多亚健康的状态都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因为脾脏是人体的造血器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淋巴器官,一旦脾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人体的多个系统,因此脾脏又被称为人体的“小太阳”。作为我国第一养生人士的医圣万密斋提出了“养生四要”,具体到脾脏的养护也有许多方法。贡方堂也将通过辩证的角度,分享一些“养脾”的好方法。

为什么会出现脾虚?

想要“养脾”首先要弄清楚导致“脾虚”的原因。一般出现“脾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思虑过重、太过安逸及饮食不节制。在五行中,脾脏对应的是土,如果思虑过重就会太耗心神,自然会影响到到脾脏的运行,进而导致脾虚。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与中国人喜欢思考、注重“心术”有关。

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以及人们生活工作方式改变。在过去,中国人大部分时间都需要进行劳作,因此劳动过度消耗了过多的脾气。而现代的人们虽然不用再下地劳作,但日常也缺乏足够的锻炼。中国人的肌肉力量本来就不强,而脾主四肢和肌肉,长时间缺乏锻炼自然会削弱脾气,导致脾虚。

古时候的人们因为粮食不够,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而现在物质充裕,但人们的饮食口味也在发生着变化,常常会出现吃的过多,或者饮食多盐、多油的情况。这些食物和饮食习惯会加重胃部的负担,而给予胃部支持的脾自然也会受到波及。

改善脾虚,不仅要根据上述原因进行相应的改善,还可通过八段锦和一些调理脾胃的中成药达到改善的目的。如果脾虚的症状较重,贡方堂提醒各位切忌不可胡乱用药,要注重用辩证的角度,根据正规医院的中医给予的建议进行调养。这里,贡方堂根据几种脾虚的情况介绍一些食膳以方便大家日常护脾。

1. 脾气虚弱

导致脾气虚弱的原因有饮食不规律、无节制,忧思劳累且本身就存在脾虚的情况。脾胃虚弱的表现主要为饭后容易胀气、没有食欲、大便溏稀,浑身无力倦怠、面容发黄等。舌淡且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无力。如果脾虚一直得不到改善,很容易出现湿气重、中气下陷、头晕、长斑、月经过多等情况。日常食用黄芪薏米粥,可通过补充身体元气改善脾气虚弱的症状。

黄芪薏米粥

材料:取大米100克、黄芪30克、薏米30克;

做法:1.将黄芪洗净切片;

2.将大米、薏米淘洗干净后与黄芪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

3.置大火上烧沸,再转小火煮40min即可。

2. 脾阳虚弱

脾气虚弱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会逐步发展成脾阳虚弱,“阳”在中医中是温暖的意思。很多女生觉得冬天手脚冰冷,怎么都暖不起来就是这个原因。导致脾阳虚弱的原因是因为平时过于贪凉或喜欢吃生冷的食物,或者居住的环境太过寒冷,或不注意保暖等都会损伤脾脏的阳气。这类人会出现大便清稀或者每日多次大便、喜暖畏寒、口淡乏味、女性白带清稀量多。舌头淡且伴有齿痕,舌头伸出来查看时会水滴的感觉,舌苔白滑、脉沉缓。可服用温阳化湿汤改善,根据自己的情况或医生的介意每周一次或多次即可,但需注意上火的人不能食用那个,怕冷的人可用炒薏仁,用鸡肉代替猪肉,怕热的人可用生薏仁。

温阳化湿汤

材料:砂仁20克、莲子肉20克、白扁豆20克、薏苡仁20克、瘦肉50克

做法:1.四味药材加水煮大概半小时;

2.加入猪肉一起再煮30min即可。

3.脾阴虚弱

脾阴虚弱是与脾阳虚弱相对而言,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容易燥热。脾阴虚弱的人大多存在偏食、挑食的习惯,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且通常有一些慢性的肠胃疾病。脾阴虚弱的人多数表现为四肢无力、身体有低热、口干但不想喝水、手足烦热、两颧潮红、大便偏干、晚上有腹胀等。舌头舌质嫩偏润,舌苔少,脉细弱偏数。可使用沙参麦冬扁豆山药粥改善。

沙参麦冬扁豆山药粥

材料:沙参10克,麦冬10克,炒扁豆15克,干山药20克,粳米50克。

做法:1.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

2.再将汁加粳米、扁豆、山药煮成粥食用。

#食疗食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