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梅州一男童吃了这种零食险丧命!很多人爱买

2020-12-12新闻23

原标题:梅州一男童吃了这种零食险丧命!很多人爱买

12月6日

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接诊

一名1岁10个月的患儿

该患儿 8天前出现咳嗽

伴气促,气喘症状

曾在外院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

症状无明显缓解

现咳嗽,气喘加重

入院后因胸片提示有肺气肿表现,考虑患儿有吸入异物可能,医生反复追问病史, 得知患儿奶奶曾于数日前给患儿喂食过花生,接着患儿出现呛咳,伴有呕吐症状。

结合病史考虑有异物吸入史及发病时间和影像学特征,医生高度怀疑气管异物。

12月8日上午

医生通过检查

在支气管镜下主气道发现“花生”样异物

通过异物篮

顺利取出异物——花生!

近年来

孩童吞食异物不慎危及生命的案例

屡见不鲜

日常中家长一定小心

千万不要让孩子碰一些

易卡喉的小东西

另外

掌握一些相关知识

也很重要↓↓↓

气道异物科普知识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该病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可危及生命。尽早诊断和取出异物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我国,气管支气管异物占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7.9%~18.1%,约80%的患儿好发年龄在1~3岁。

异物种类

按异物的来源,绝大多数为外源性异物,占99%,内源性异物仅占1%。按异物的性质,植物性异物最常见,约占92%,以可食性异物为主,其中 花生米、瓜子和豆类等坚果类约占80%;动物性异物约占3%,以 骨头最常见,其次为 肉类;其他异物约占5%,如 弹簧和金属丝、塑料笔帽、纸片和口哨等异物亦可出现。

导致小儿气道异物的因素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因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家庭看护、医源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如3岁以下儿童磨牙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完善,吞咽协调功能和喉的保护功能不健全,喜欢口含玩物,以上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尤其以刚学会走路的2岁以内孩子气道异物梗阻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幼儿幼儿好奇心强,只要能拿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往嘴里送,当幼儿口中含物说话、哭笑和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

孩童不慎 吞食异物 怎么办?

看这里↓↓↓

1.拍背压胸法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适用的急救手法为“拍背压胸法”。先在孩子后背肩胛骨之间用力向下冲击性的拍5次,约1秒1次;若拍背5次仍然不能将阻塞物排出,就开始压胸法。方法是将婴儿夹紧翻转过来,令婴儿的背部仰卧在急救员的前臂或大腿上,用手支撑头颈部,婴儿的头超前、朝下,然后另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婴儿胸廓上两乳头连线下约1指的位置,快速压迫,压迫力度不能太小,深度约为小婴儿胸廓的1/3或者1/2,重复压迫5次,大约1秒1次,如此反复,5次一交替直至异物冲出。如果发现异物已经在婴儿的唇边,要小心将其取出。以上操作时,一定要保证抱好孩子。另外,要保证孩子的头低脚高位置,方便异物冲出。

2.海姆立克急救法:

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标准方法,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家长跪蹲在孩子的身后,双手环抱孩子,一手握拳,虎口贴在孩子剑突下,肚脐之上的腹部中央位置,另外一手握住该手手腕,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使握拳的虎口向孩子的腹部内上方猛烈回收。该方法使用膈肌上升的力量挤压肺及支气管,从而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如果异物没有冲出,家长要立即放松手臂,然后重复该动作,直到异物被排出,如下图所示的手法:

综合:梅州网、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编辑:叶子

#小儿健康#异物#梅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