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两会回眸:老旧小区“改”出幸福感

2020-12-14新闻8

经过改造,洛江区双阳街道侨居新村小区变得更加整洁、安全。(谢曦 摄)

今年8月底,洛江区双阳街道侨居新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老旧小区改造。

这个被当地居民戏称为“小联合国”的归侨侨眷居民小区,建成于世纪之交,是“侨居造福工程”。4栋住宅楼里,居住着来自印尼、越南、缅甸、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的归侨侨眷。小区内郁郁葱葱的番姜、菠萝蜜和不知名的印尼香料植株,透出浓郁的南洋气息。

经过20年的岁月洗礼,这个开放式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以前没建围墙,经常有流浪狗跑来跑去,有的人家里还进了小偷。”66岁的印尼归侨钟美兰在这里住了20年,谈起小区改造前的状况连连摇头,“垃圾也到处乱丢,南风天都不敢开窗。”

改造后的侨居新村,已然变了模样。滋生蚊虫的明沟、胡乱停放的车辆、随手丢弃的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雨污分流管道、修复的屋顶、新建的凉亭和新布设的消防设施。小区入口处新建了保安室,周边建起围墙,空地即将铺上沥青,改成固定停车位,年底前还将装上智能化车控管理系统和监控安防设施。“改造以后,空气变好了,环境也更加整齐、卫生、安全,晚上大家都愿意下楼跳广场舞。”钟美兰笑着说。

“这次改造,大家都很支持,我们还建了小区改造微信群,大家有什么想法、意见都在群里交流。”小区住户、印尼归侨庄燕燕说,目前小区正在筹建业委会,等硬件设施提升完成后,将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推选热心、公道的人来参与,共同管理好美丽家园。

一街之隔的新峰安置小区,继去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后,于今年8月启动了二次提升。改造后,小区不仅统一设置了电动车集中充电点、规划了停车位、修复了消防设施,还统筹小区公共空间布局,把社区服务大厅、老人活动中心、物业管理工作室设在1楼,便于服务群众。“今后,新峰社区的电子阅览室、电子绿色网吧也计划设在这里,方便小区居民。”洛江区双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陈明清说。

类似的老旧小区改造,正在我市逐步推进。据了解,近年来,泉州市住建局坚持成片改造,注重特色,建管并重,组织对全市844个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进行分类分批改造提升。此前,我市全面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行动,在立足泉州实际,充分考虑老旧小区不同情形和居民实际诉求的基础上,计划用三年时间以“一小区一方案”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2019年,我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96个,2020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297个,剩余481个已全部纳入省住建厅明年项目盘子,力争2021年全部开工建设,2022年全部完工。截至目前,今年实施项目已开工279个、完工59个,开工率93.94%。2020年,我市有211个、60个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省级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4个列入省级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中。(记者谢曦 通讯员林文明)

政协委员提案回顾

民建泉州市委会提出《关于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做好功能修复与环境提升工作的建议》,建议老旧小区改造应考虑建筑物本体修缮,基础设施改造要注重使用功能的提升。同时,要结合智慧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区公共服务设施。

市政协委员苏耿聪提出《关于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的建议》。他建议,广泛发动小区居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问题,进一步提升改造的质量和效果。 (谢曦)

来源:泉州晚报

#两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