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安徽一座古村里,竟然有七座明清古牌坊,被誉为中国牌坊第一村

2020-12-15新闻7

牌坊俗称牌楼,在封建社会中,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也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通常只有皇帝恩准,才允许建造。作为“光宗耀祖,晓谕后人”之举,通常被安置在村落、陵墓、祠堂等建筑群的导入部分。而在整个徽文化中,牌坊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也是徽文化的杰出代表。

在徽州歙县西郊,就有这样一座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棠樾。和大多歙县乡村一样,这里有着徽派建筑一贯的风格,白墙墨瓦,曲径通幽,马头墙高低错落。而真正让它出名的是它村口的七座牌坊,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极其罕见的,因此也有了“中国牌坊第一村”的美誉,更是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膺国家5A级景区。

棠樾这两个词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甘棠》。台伯推行文王政令,不搞官场恶俗,而是在乡间的一棵甘棠树下审案办公,因此深得民心,村民们便特意把这棵甘棠树保护了下来,后人把“棠阴”一词喻为“德政”,棠樾的“樾”字,即指树阴。就是在这样一座古老的村口,在明清跨越百年的时光里,竟然竖起了七座牌坊群。

堂樾牌坊群可分为明坊和清坊。其中三座明坊是: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鲍象贤尚书房。前二坊为卷草型纹头脊式,后一坊为冲天柱 式3坊,都是4柱3间3楼。四座清坊则包括:鲍文龄妻节孝坊、鲍濑芳乐善好施坊、鲍文渊妻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四坊都是冲天柱 式,结构类似,但雕刻比明坊精致,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

这里的牌坊群摒弃了传统牌坊的木质结构,而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耐用,高大挺拔,外观上更是恢宏华丽、气宇轩昂,可以说代表明清两代牌坊建筑的最高成就,对研究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建筑艺术和徽商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极其重要价值。

整个牌坊群布置在一条曲折有致的村口道路上,由一条石板路串联起来,从不同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幅不同构图、变化多端的画面,令人叫绝。牌坊旁边就是农田,每座牌坊旁边都有一个介绍,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是一段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勾勒出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概貌。

七重门的末端,有三座宏大的祠堂,成为吾土传统礼教的注解,也为七座牌坊序列添加了辉煌。其中的鲍家祠堂,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距离棠樾牌坊群约500米远是鲍家花园。在棠樾村中鲍姓是大姓,据考证鲍姓属东晋咸和年间新安太守鲍弘的后裔,原居丰乐河南岸的金圭坦――鲍屯。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 第一乡”。如今村里有牌坊群、古民居等23处单体国保单位,槐塘双坊、稠墅牌坊群(四座牌坊)、大母堨等3处省保单位,稠墅汉代墓葬群等1处县保单位,中国牌坊博物馆就在这里。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人可以说是与祠堂无缘,纵观全国各地的祠堂,大部都禁止女性进入,而在这里却有一座专门为女性修建的祠堂,清懿坊。明清时期鲍姓家族的男人们大多出门经商,家中只剩女性勤俭持家,贞烈守节,为鲍姓家族的兴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于是破例为她们修建清懿堂,清懿正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的意思。

这座牌坊群的背后,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每一个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既是褒奖,又是束缚。如今虽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有着很现实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