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青少年“林丹”梦,从这两座“家门口的羽球馆”启航

2020-12-15新闻2

原标题:【社会培养基地巡礼】青少年“林丹”梦,从这两座“家门口的羽球馆”启航

从仅仅想让孩子“锻炼身体”,到发掘孩子的羽毛球天赋,青少年有机会通过俱乐部参加市级比赛摘金夺银,如今在民营体育机构练球的孩子也有了代表上海队、甚至代表国家征战顶级赛事的机会。

今年,上海市体育局面向社会力量首次评选了“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搭建申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其中,上海博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上海孙俊葛菲羽毛球俱乐部两家社会体育组织获评羽毛球项目的“社会培养基地”,这两座“家门口的羽球馆”,未来也有希望走出下一个“林丹”、“谌龙”这样的世界级冠军。

比起其他的一些社会培养基地,在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羽毛球项目负责人陈昕云看来,博宽、孙俊葛菲这两家社会化办训程度更高,甚至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社会化办训的体育组织。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羽毛球本身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一方面也是体现了我们这次社会培养基地评选的特征。”

为何说社会化程度更高?

实际上则是体现在俱乐部的教练员配置上。“不少俱乐部会聘请一些体制内退休的老教练来执教,但我们这里全部都是专职教练员。”孙俊葛菲俱乐部主教练吴蓓介绍,除了一名作为训练顾问的总教练外,其他都是拥有专业队经历的年轻教练员。

“因为我们是社会化办训的机构, 会更加照顾到学员和家长的感受,对我们的教练来说不仅是要教好球,也要和孩子成为贴心的朋友,才能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在吴蓓看来,在球技之外,亲和力也是他们的优势之一。

对在俱乐部里参加训练的小朋友而言,有可能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对于更热爱羽毛球的孩子来说,这里则是增长兴趣爱好的舞台。获评社会培养基地,则给了家长一种全新的选择,如果孩子确实有天赋,将来也有希望走上运动员的道路。

孙海和的女儿现在是孙俊葛菲俱乐部“专业队”的一员,作为俱乐部里打球比较出色的队员之一,未来也有希望进入上海市二线队伍,在羽毛球运动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作为父亲,孙海和始终支持女儿的选择,如今孙俊葛菲俱乐部有了“社会培养基地”的身份,也让女儿的梦想更加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对于孙俊葛菲俱乐部的董事长张隽铭来说,也 离他创立俱乐部的初衷更进了一步:我想一不小心培养出一个世界冠军来。

年轻教练虽然富有激情、亲和力,但同时缺少了几分老教练的经验与稳重。在评选完首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后,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也推出了相应的政策,帮助社会培养基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12月12日、13日,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督训组专家来到两家羽毛球社会培养基地进行督训。原本,督训针对的是体制内的少体校队伍和项目二线队,而今年评选社会培养基地后,新获评的社会培养基地也有资格进入督训名单。

督训组专家现场指导

通过现场的教学指导和纠错,督训组的专家蒋永谊、程演、杨毅炜帮助博宽体育的教练发现了不少训练中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引导教练从更长远的目标为队员制定训练计划。

“蒋指导作为前辈,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对于训练的理解也让我们深受启发。”博宽体育教练员胡杭磊表示,专家前来俱乐部进行督训,对于自己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专家的指导和点拨,让他有了更多的信心培养出优秀的苗子。“最重要的是,能让我们的孩子少走弯路。”

据了解,除了经费上的扶持以外,上海市体育局还将给予社会力量办训单位同等参与赛事、获取奖励的机会。目前以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下属的比赛为例, 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已经开始逐步开放面向社会报名,后续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还将鼓励社会力量的教练员、运动员到市青训中心注册。同时,只要获得好成绩又有人才输送,可以享受与体制内等同的奖励。

在队员们训练的同时,也有几个路过的市民带着孩子在场边观看,随着羽毛球的上下翻飞,孩子的小手也有规律地上下摆动,也许未来下一个“林丹”真的就会在家门口的球场中诞生。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

------------------------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