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甜、酸、苦、咸、辛对应的五脏养生,五味和五脏的关系不简单

2020-12-15新闻3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但《黄帝内经》中却将一年分为五季,对应五行学说,这五季分别是:春、夏、长夏、秋、冬。与这五季相对应的饮食又被称为五味,即:甜、酸、苦、咸、辛。《黄帝内经》说:“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如此,五脏便与五味相对应了。在不同的季节进补不同滋味的饮食,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中医一直认为食物本身即药,所以不同味就有不同功能,下面我们就分别了解一下这五味的功能和作用。甜味(中医称“甘”),具有补缓、和脏腑的功效,是一种让人最愉悦的味道,这也就与春天最为契合。酸者,有收敛、固涩之用,它不但可以止渴还能止汗,与它相对应的季节应该是夏天。苦味有泻火的用途,同时可燥可坚,在长夏来食用就非常应景。咸味,它的功能在于散结软坚,秋冬、长夏都可以食用。最后剩下辛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辣味,它有发散和行气行血的作用,冬天的时候非辛味不行。

之所以说春天要吃甜味,这是因为春天阳气初生,万物与人的身体一样,都处于一种向上的阶段,此时,我们最要做的就是疏肝益气。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这也就是说过分的苦不利于肝气的发散,这时应该尽量少吃一些苦的、酸的食物。而甜的则刚好,它不但滋养阳气,还有利于肝气的代谢发散,这也就直接避免了肝气过盛的可能,及可能出现的肝、胃问题。当然,春季养肝又重在中期,这一时期最易出现肝气过旺,而且后果严重——会伤及脾脏。因此,我们可适当多吃一些甘味食物,比如栗子、花生等生活中常见之物,既可养肝,又可养脾,再恰当不过。

进了初夏之后,心火开始旺盛,人们往往容易出现痔疮、牙痛及长痘等上火的问题。《黄帝内经》因此建议道:“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因为酸味有发散行气之效,能帮助脾胃消化,减少火气的滋长。当然,有人为了保证气血的有序运行,会适当地吃点辣味,这时不要忘了,用酸味配搭辣味,可起到生津清热、补固养身之效。

初夏之后进入长夏,天气更加炎热,这时的人们明显食欲不振、心情不佳,甚至还有腹泻等问题发生。这时,我们应该以适当的苦味来清热,因为脾主长夏,脾苦湿,自然要“急食苦以燥之”。夏天吃苦瓜总让人感觉提神醒脑,这就是苦味调和脾胃的作用所在。除此之外,长夏之时,饮食更应该以清淡为主,如此才能确保人体不受外邪的侵袭。

到了秋天,温度低了,可是却变得干燥异常。这时人们容易出现肺部的问题,所以要少吃辛味食物,而走酸味收敛之路。《黄帝内经》有记“肺苦气上逆”,而酸的食物有着养阴之效,自然也就能缓解这种苦气。与此同时,也可吃点苦味来泻气,进而起到滋阴祛燥的效果。秋天虽重在润肺,但也要注意滋阴,同时还要养胃,早早预防秋燥才能清心安神。

冬天天气寒冷,人体代谢进入到一个缓慢阶段,此时以养气补阳为主。我们都知道,肾是滋阴补阳的主角,所以这一时段的重点就在于以肾为本。但“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这就是说冬天不只是要补坚,还要适当地用咸味泻出湿气。否则,体内湿气过重,也易造成阳气的耗损。

虽然说五味各有其效,又能应对不同的季节,但却不能单一运用。

#食疗食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