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最美聊城|邢玉涛:把奉献做到极致

2020-12-17新闻17

捐献全血、血小板,签约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邢玉涛:把奉献做到极致

12月8日,周二上午11时,记者见到邢玉涛时,他正在银行柜台给客户办理业务。整洁的西装,平头,话不多,工作麻利,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

50多本献血证铺满一桌

2005年5月26日,刚大学毕业还未参加工作的邢玉涛和同学结伴到聊城大学玩,偶然看到了停在聊城大学北门的献血车,于是,他满怀着好奇踏上了献血车,开启了自己的献血之路。这一献就是15年。

邢玉涛的献血证有50多张,红红的铺满了一桌。“我都没想到会坚持15年,献血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第一次是好奇和偶然而为的话,那么,后来的这15年就是‘心使而为之’。”邢玉涛告诉记者,第一次献血后,他回家便查阅了有关献血的资料。了解的越多,他对献血重要性的认识越深刻,于是,坚持要做这件事的念头便在他心里深深扎下了根。15年,献血20000多毫升,按一个普通成年人的全身血量4000—5000毫升计算,邢玉涛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捐献了4遍。

邢玉涛的献血证摆满了桌子。

每14天献一次血小板,9年从未间断

每一个献血周期,邢玉涛都会准时到献血车“打卡”,成为献血车的“常客”,同时,他对献血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当他了解到,全血一年只能献2次,而成分血却可以每14天献一次后,为了能够多献血,多挽救一个生命,他选择了预约献血的方式,每过14天,准时到聊城市中心血站捐献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从2011年11月开始至今,从未间断。

“2011年11月一天,我正在上班,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一名产妇大出血急需血小板。我二话没说,请了假就赶去献了血小板。”回忆起第一次献成分血的情形,邢玉涛脸上满是幸福,“自己的血液流入另一个人的身体,使得她生命继续,婴儿有了母亲,家庭保持了完整,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吗?”

邢玉涛和他的捐献证书。

翻看邢玉涛手机上的捐献成分血记录,今年最早的一次捐献血小板时间是2020年1月29日,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12月5日。每隔14天,捐献单采成分血2治疗量,疫情期间也从未间断。

“我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广大医务人员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不是医务人员,不能去战疫一线,但我可以在后方默默地捐献血液,也算为战疫贡献一份力量。”邢玉涛平静地说。

邢玉涛今年的献血电子记录。疫情期间从未间断。

“能献的都献、能捐的都捐”

在一堆红色的献血证中,记者看到了两件不一样的证书:一件是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库(中华骨髓库)的荣誉证书,落款时间是2018年9月28日;另一张严格地说是一张卡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

献血,献血小板,捐造血干细胞,捐器官,当记者问他“能献的都献、能捐的都捐,这样‘裸捐’你是怎么想的”时,不善言辞的邢玉涛笑了:“全市像我一样‘裸捐’的还有很多人,我只是其中一个。估计我们的想法都差不多。短短一生,我们能留下什么?把奉献做到极致,让自己的一点爱心温暖另一个生命,也算是活着的另一种意义吧。”

2020年即将结束,崭新的2021年马上到来。被问到新一年的期许和愿望时,邢玉涛的回答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并支持捐献事业,奉献让爱延续。”

□文/图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红帅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