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聚焦项目建设 加速产业集聚——九江经开区奋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12-18新闻5

九江新闻网讯(特约记者 黄安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傅五七 龙群 包四华)寒冬时节,行走经开大地,项目建设热潮扑面而来:总投资50亿元的德福科技、30亿元的科翔电子、20亿元的华诺半导体等一批“大块头”项目加速施工;明阳电路、安天高科技、华盛电子等一批“智造”创新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巨石玻纤、鑫石管业、石化产业园等一批“硬核”产业链企业集聚靠拢壮链、补链、延链;“买全球”“卖全球”的跨境电商“1210”正式开通运行……每到一处,一个个好项目接踵而至,一批批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为九江经开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极具挑战的一年,更是砥砺奋进的一年。先有疫情,后遇汛情,同时又面对外贸壁垒,九江经开区沉着应对,积极应战,咬定目标不放松,搭平台、优环境、招引资、上项目,聚焦项目建设,加速产业集聚,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当前,我们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契机,将全市工业强市大会精神转化为推项目、抓项目的具体行动,聚焦聚力主责主业,咬定目标不放松,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助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党组成员、九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梅峰展望未来,话语铿锵,目标明确。梅峰表示,作为国家级经开区,九江经开区不仅要起到“火车头”作用,还要主动担当,为九江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产业集聚态势强

“今年以来,九江经开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赶超倍增行动,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实现了稳中有进的总体目标,产业态势集聚进一步增强!”接受九江报业融媒记者采访时,九江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区管委会主任柯尊玉语气坚定,掷地有声。柯尊玉表示,产业集聚关键在抓龙头企业,当前,全区上下正在精心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精心服务搞建设,加速推进龙头产业、重点产业集聚。

踏着产业集聚发展的节拍,记者走进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是一片忙碌景象:三期项目主体工程提前封顶;新厂房内新设备试投产,到11月底,总产能已达年产3.5万吨高档电解铜箔,跻身全国三强,预计全年主营收入同比增长超80%。

“在九江经开区各级精心帮扶下,我们围绕产业集聚做大做强,完成了生产技改、优化产业等布局。”公司负责人介绍,随着品质和产能的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供不应求,等到三期4万吨生产线投产后,产能集聚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位于城西港区的上港集团九江城西港。(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欧阳海员 摄)

看完德福看科翔。12月3日,江西科翔电子一期项目正式封顶,该项目建设年产120万平方米高精密多层板、HDI板生产线,投产后年产值约12亿元。计划2021年6月试投产,这是科翔电子交出的“时间表”。

在九江双创基地21号厂房,10月15日开工建设的华晟视讯(九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日夜加班作业。公司主要从事新型智能终端显示组件及整机生产,拥有完整的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链条,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超15.4亿元。

届时,随着江西生益科技等重点企业项目的正式投产,九江经开区发展电子电器产业态势集聚将进一步增强。

为促进产业集聚,该区出台了推进产业集聚“1+8”方案措施,围绕“3+3”主导产业,以“5020”项目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截至11月底,签约德福科技4万吨高档电解铜箔、温商产业园、华诺半导体等59个项目,合同金额414.7亿元,其中首位产业项目26个,华晟光电等21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电子电器产业营业收入预计达到450亿元,同比净增50亿元。石化产业园“同步征地拆迁、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招商引资”有序推行。

产业集群的加速崛起和壮大,带来了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如今,在九江经开区形成了以电子电器、石油化工、“三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一批特色产业企业转型升级,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项目建设马蹄疾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九江经开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抢时间、抓进度,高质高效、全力推进。

江西新晟启环保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声隆隆,忙而有序。公司在区有关部门和驻企特派员的帮助下,协调解决了用水、电、气等困难,企业争分夺秒、加班加点,于4月完成装修,5月设备进场,6月调试,7月试生产,8月底完成营业收入2100万元,预计到年底超1亿元。

车缝、铆接、组装、打包,在美琪(九江)婴儿用品有限公司,500多名工人更是忙碌。公司是美资企业,3月投产,目前已有5条生产线投入使用,7月再增资700万美元,用于做大九江工厂。“这里的环境催人奋进,我们有信心做大!”公司副总经理薛国扬介绍,10月产值500万美元,预计到年底800万美元,2021年销售额3500万美元。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一个接一个。江西百达精密制造有限公司2019年启动,为快速推进,经开区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协调解决企业用工、水、电等,一期于今年4月投产运营,当年可完成5000万元营业收入。二期正在进行设备进场和安装调试,计划2021年2月试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5亿元。

开好头,布好局。为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年”,九江经开区实施一套人马、一名领导、一名特派员的“点对点”帮扶机制,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出台应对疫情27条措施,促成了科翔电子、仁创艺等总投资616.4亿元的54个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弘高电路板、鑫石管业、优禾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

为帮助区内企业解困,该区设立了1亿元应急纾困专项基金。为给企业“输血”,区管委会“牵线”18家银行和25家企业,达成意向性授信额度超170亿元。及时出台惠企新政,对新增设备、区内采购进行政策补贴。艾美特电器、恒通温控等22家外贸企业逆势实现正增长。推动了TCL空调、明阳电路等20余家企业投入74.5亿元扩大生产,预计新增营业收入115.8亿元。

作为“智造”新贵一族,当年签约、当年建成、总投资20亿元的江西华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设备正在加速进场。江西龙腾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搬迁新厂房正在朝全面投产冲刺。同样,在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工地上,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新开河特大桥桥墩完成超90%、各作业面均正常有序推进、整体工程完成约45%……

如今,一批像华诺半导体、百达精密一样的“高、精、尖”企业在九江经开区快速成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创新驱动潮涌起

共舞长江经济带,助推高质量发展,当然离不开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在九江经开区你就能感受到以技术创新驱动带来的蓬勃生机。

“这款连续挤出成型机是目前最先进的生产线,一条线上产量抵得上过去5条线,而且,质量有了飞跃!”江西安天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用于处理汽车废气、三元催化器等,能把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吸附处理,并达到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公司总经办主任何中章表示,虽受疫情影响,但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才有了如今紧俏产品。前10个月,主营业务收入6962.29万元,同比增长129%,实现翻番。为确保“拳头”产品,公司投入的研发费保持在年营收的4%,研发生产的DPF、GPF等产品处于国内先进。

创新是企业长盛之基。在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粉磨车间里,玻纤废丝通过高效粉磨装置实现华丽变身,变废为宝,随着收储、转运,在不远的熔炉里再造成为新的玻纤产品。为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公司在2019年投入研发经费3900余万元,今年将突破4000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内驱动力,预计今年可实现玻纤产量37万吨目标,产能效益双双创历史新高。

同样书写创新传奇的还有九江力达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研发生产的高端膜出口美国、德国、新加坡以及中东等地。为抢占市场,仅今年就投资3000万元用于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产品突破了国际制约,实现高端材料的国产化,在外贸严峻情况下,产量增长80%,主营收入同比增加80%,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

边建设、边投入运营的千艺267数字文创园是一个集网红直播带货、文创艺术企业聚集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正成为该区三新经济、数字经济、网红经济、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平台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九江经开区围绕主导产业,支持企业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形成了以电子电器、智能制造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双创基地;以电子信息、服务外包、三新经济为特色的恒盛科技园、微盟众创空间;以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万其创新创业园、千艺267文创园,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开放平台展新姿

和国际接轨,与世界共舞。

走进九江综保区智慧管理中心,大屏幕上24小时滚动显示区内企业运行情况,一览无遗。

“通过这平台,九江各种特产可卖到世界各地,九江人也可在家门口买到国际大品牌。”工作人员介绍,尤其是11月11日九江市跨境电商“1210”业务正式开通运营后,在家门口真正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夙愿。

作为九江开放型经济的桥头堡,九江经开区依托综保区的平台优势,大胆创新,着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目前,4家在综保区内注册的跨境企业已开展“1210”业务。

为保障开放发展能力更加突显,九江综保区围绕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区港联动等政策叠加优势,吸引了深圳九米、浙江海淘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企业相继落户。1∽10月,经开区利用省外资金180.25亿元,同比增长7.41%;利用外资2.68亿美元,同比增长3.82%;生产型出口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8%。

民生工程暖民心

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脱贫路上不落一人、旧城换新颜……九江经开区始终把改善民生事项作为头号工程,积极落实“六稳”“六保”,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11月3日,经柴桑区和九江经开区扶贫办核定,家在永安乡的徐元先一家5人脱贫,至此,九江经开区辖区内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为确保把“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工作落到实处,该区精准对接“两业扶贫”,全区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一对一”结对帮扶下,摘帽脱贫,过上了幸福日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为保障百姓就业,服务企业用工,九江经开区通过领导挂点、派驻企特派员等办法,先后安排300多趟专车,接回企业3415名老员工返岗。通过开展社区招聘、以工招工、“云上招聘”等协助167家企业,新招员工11300人,同比增加2036人。帮助2719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上岗。通过公益性购岗,解决了13名困难人员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19万元,扶持157户,带动671人就业。发放稳岗补贴432.6万元,社保补贴174.2万元。

九江经开区还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提升市场“颜值”,充实文明“内涵”。筹资约3000万元,对利江市场、月亮湾农贸市场及16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惠及居民3995户。投资2亿元扩建学校,新增学位2000余个。

潮平岸阔催人进,正是扬帆搏浪时。九江经开区正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聚焦产业集聚集群,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环境上持续发力,促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确保实现“三年赶超倍增”目标努力奋斗。

#新冠肺炎_社会#就业#九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