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突破“卡脖子”瓶颈 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今年颁出两个特等奖

2020-12-18新闻8

东方网记者解敏12月17日报道:今天,2020年度“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表彰大会在上海市政协举行。28个项目分别获得2020年度“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其中特等奖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5个。

《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2009年起由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创设,是目前上海市唯一针对产学研合作设立的奖项。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至今已累计评选出111个奖项。使一批产学研合作意识强、成果丰硕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获得社会的认可。

今年奖项数量由往年的10个左右大幅增加为28项,受奖面明显扩大。

产学研合作特征显现

与科学技术奖不同,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必须有着明显的产学研合作特征。多年来,创新型企业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力军,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增强。通常由企业确定产学研合作攻关的项目内容、寻求合作攻关的学研伙伴、与学研方商定合作的规划、确保研发费用的投入,明确产学研各方的责权利。今年的特等奖获奖项目,由上海材料研究所联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超高层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就是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有效地为超高层建筑“减振”。

“上海中心”大厦有632米高,在第125层就安装了这一设备。阻尼器的作用是减振,质量块的惯性力作为一个反作用力,使得建筑在受到风作用力摇晃时,阻尼器发生相对摆动,从而起到减振作用,但要破解这一难题困难重重。

上海材料所自1999年转企改制以来,积极联合了同济大学(高校)、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中心大厦发展有限公司(业主),共同开展研发工作。上海材料所与各学研单位签约,合作单位分别承担不同的子项目研发任务,材料所承担所有的研发费用。各个合作单位发挥自身的特长,分工明确,推动项目的开展。通过合作,上海材料研究所领衔开发成功的这个世界上首个电涡流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

新研发的超高层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与传统的阻尼器有何不同?该项目组专家介绍,这一阻尼器的减振率可达约45%,大楼舒适度更高,因为采用的是“电涡流阻尼系统”,所以阻尼器在灵敏度、可调节性以及长期性能方面更加突出。这一新的阻尼技术已在国内超过300栋建筑、近200座桥梁中应用。

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卡脖子”技术,是阻碍产业升级换代的“瓶颈”,事关我国能否后来居上占领产业的制高点。上海的先进制造业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向“卡脖子”技术发起冲击。

三代核电建设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上核公司自主研发的CAP1400蒸汽发生器,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高,体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是核岛关键设备之一,它的制造可靠性,对于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蒸发器内部关键部件换热单元主要由一块管板、10块支撑板和12606根U型传热管组成,管板和支撑板上需精密加工出25212个孔,同时通过高精度的对中安装定位,才能确保壁厚很薄的U型传热管毫发无损地穿过。难度如此之高,曾是核电制造中的“卡脖子”技术之一。

特等奖项目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关键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合作,面对挑战,迎难而上。两家单位联手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科技合作,发挥团队集成的创新优势,发明研制了“蒸发器支撑板安装测量系统”“蒸发器支撑板异型孔位推扫测量系统”“蒸发器管板深孔测量系统”和“蒸发器wanding测量系统”等4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测量和监控系统,使其核岛蒸发器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制造业的先进水平。

迄今为止,运用此技术已装配完成了50多套核电蒸发器,成功安装在浙江三门,并出口南非,为推动国内核电产业发展和实现核电装备自主“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作出了贡献。

聚焦国计民生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原动力,而产学研合作是必要途径。心脏外科医生过去遇到传统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不明仍难以下诊断决心时,会考虑选择“压力导丝”方式给病人做进一步的检查,但“压力导丝”耗材约1000美元,不仅手术复杂,而且需给患者注射的腺苷/ATP药物有副作用,以致大多患者不能采用这一检查手段,患者难以获得精准的治疗方案。

一等奖项目——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手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基于冠心病的定量血流分数测量系统》,医生只需采用“定量血流分数(QFR)”这一新技术,即可从冠脉造影中得到精准的心脏检查数据,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安装心脏支架。

博动医学科学事业部总监韩静峰介绍,传统的冠脉造影方式,主要是从影像学上观察心血管狭窄不狭窄,而基于冠脉造影的QFR技术,则将血流量是否异常作为“金标准”,是全球首创。这一技术诊断准确率达92.7%。博动医学于2015年起与上海交大涂圣贤教授团队合作,并于2017年正式成立“上海交大-博动医学影像技术联合实验室”集聚20多位交大博士硕士和博动医学研发人员,联手攻克了心血管成像与定量分析、血流动力学等难题。目前,他们发明的全球首个基于冠脉造影快速计算新方法,成功在中国和欧洲多家医院进入临床使用,获得了中国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及欧洲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获此三项认证的影像FFR技术。

#项目#上海#产学研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