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幽门螺旋杆菌,到底是什么?感染了该咋处理?一次都给你讲清楚

2020-12-19新闻26

最近,我们受到一位网友的留言,说他看了一篇新闻报道,说目前我国有60%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以想象这个群体的庞大。另外,该文章还指出幽门螺旋杆菌特别容易传播,一起吃个饭,或者与另一伴接吻都可能传播。作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致癌物),很容易诱发胃炎甚至是胃癌……看完之后,很是担心,问要不要去做一个检测,万一被查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了,该怎么处理?

幽门螺杆菌,胃中发现的嗜氧菌。3D插图。到底是什么幽门螺旋杆菌?被感染了该咋处理?

说到幽门螺旋杆菌,在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的今天,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的看过关于它的介绍。诸如是一类致癌物,容易传播,容易引发胃炎,乃至是致癌等等。

首先要说的是,大家看到这些信息基本上没有错,但也绝不像有些文章说的那么夸张。就比如说接吻,且不说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胃部,口腔内的含量极少,即便有,有研究发现成年人新感染或者根除后再次感染的几率十分的低,成功率仅为1.5%。也就是说,很多人被查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很有可能是小的时候就已经感染了。

一个男孩

有数据显示,我国10岁以下的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概率高达40%~60%。(小时候,你有没有被父母或长辈喂过饭呢?还有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除了口对口,还有可能是粪口传播,上完厕所没洗手就喂饭也是很危险的)

其次,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对身体的危害,尤其是会导致胃炎,然后炎症持续存在可能诱发胃癌的可能。这么说也没有错,因为它确实不是什么善茬,也不可能像其他细菌一样和我们“和平共处”。但说它会致癌,还要加一个风险概率问题,因为胃癌的发生因素有很多,除了它还有遗传、饮食习惯等。

另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到胃癌的路径,一般还要经历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阶段。往往在胃炎阶段,强烈的胃部症状(要知道,胃是喇叭,一点不适都会反应强烈),都会让人受不了去治疗它。

也就是说,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感染了就一定会得胃癌,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这个概率约在1%,面对这个1%既不能过于惶恐,也不应置之不理,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是否根除。

呼吸测试胃溃疡病人吹成一个样本管在尿素呼气试验由细菌引起的胃溃疡病人已喝含有尿素富含非放射性carb

最后,就是要不要检测与根除。检测作为筛查出是否已经被感染,是后续所有操作的前提,因此建议这个检测一定要做。目前的检测手段也很多,其中最为便捷的就是13碳、14碳尿素呼气试验,也就是去医院吹一口气,就能知道结果。

至于要不要根除,目前学界的争论依旧很大,不得不说根除后确实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但也有观点认为,它可能与肠道菌群一样,在胃部和其他细菌形成稳定的菌群,盲目的根除,还可能因破坏菌群稳定而适得其反。在此,也有研究证实了胃癌的发生可能与菌群失调相关。因此,对于大部分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没有症状的人来说(这部分人约占60%左右),要不要根除的意见还是模糊的。

胃痛的女人Woman having stomach ache

不过,对于被查出感染且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学界的认定还是较为一致的:必须根除。包括有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活动性胃炎患者、以及有明显腹胀、反酸等胃部不适症状的患者等等。当然,对于根除意愿强烈的人,医生也不会过于反对根除。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作为易感染人群,但也有自身特定的特点,比如正处发育期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以及根除后复发率高等。目前学界的建议是,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做检测,除非是有消化性溃疡、已行胃镜检查的儿童。

我是药疗君,总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幽门螺旋杆菌就害怕共餐或者改变一起生活的习惯。生活中养成使用公筷、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就是最大的防御手段。如果发现胃部不适,尽快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一切听医生的安排,别瞎想。(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消化疾病#胃癌#胃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