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0年,成都地铁那些刷屏的瞬间

2020-12-30新闻15

许多的心酸与泪水

其实在许多的瞬间就已经落下了帷幕

从暂停到缓慢重启

从空城到烟火袅袅

这些个瞬间藏于今年的每时每刻

有艰辛,有努力,有感动

亦有泪水与回报

2020年

成都地铁那些刷屏的瞬间

5月,随着全国复工复产号角的吹响,成都市各城区掀起了一股“夜间经济”的热潮。路边小摊不仅解决了就业,更是成都灵魂里的烟火气与市井味儿,成都地铁持续正常运营,让这股烟火气经久不衰,让更多人感受。

那一缕热烟,是这座城市最美的瞬间。

疫情期间,成都地铁10号线T2航站楼站值班站长丁娇的一张手机截屏火了。

每天为自己设置9个闹钟,每一个闹钟提醒的是车站疫情防控措施的高标准落实;提醒的是地铁人肩头的责任与使命;提醒的是地铁人在疫情时期对乘客不变的关怀与守护。

一张手机截屏,留住了这难忘的瞬间。

“她去了武汉,我守在成都。”

2月,成都地铁信号工王宇送别了妻子陈瑶驰援武汉,作为医护人员,陈瑶在异乡救助患者,作为地铁人,王宇在成都坚守岗位。两人守望相助60个日日夜夜,最终一家收获团聚。

2020年12月18日,8号线开通当天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位老爷爷在开站第一时间送上了自己写的诗赋,这不仅是一个老成都的新感悟,更是成都地铁践行“生活一脉”的新起点。

经过这一年,我们已习惯了每天与口罩相伴,而在2020年2月口罩十分紧缺之时,一名身着“龙猫”服饰的乘客来到成都地铁红牌楼站,将一袋口罩和一封信放在售票厅,然后轻敲玻璃,给了工作人员一个微笑。

这位“龙猫女孩”没留下姓名,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感谢你们一直都在,我们并肩作战,这场战“疫”一定能赢!

在成都地铁五块石站常会看见蓝精灵们护送一位特殊的乘客——“风车男孩”。

这位乘客总是笑眯眯的,每次都会很客气地给蓝精灵们道谢,而且轮椅上总是挂着不同的风车。

时间长了,地铁工作人员都了解了这位乘客的出行规律,常常提前去出入口接他。从地铁出入口到站台上车,接着间通知目的地站点的工作人员做好接应准备。

希望成都地铁的贴心服务能成为大家手中的风车,给每位乘客的出行路上增加一份安心和暖心。

成都地铁的“钢琴奶奶”徐桂仙曾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拍到在商场与地铁的连接通道里弹奏公共钢琴而走红。

今年疫情期间,她背着喷雾器,手持喷枪,每2小时一次的定时消毒作业。虽然站内的乘客不多,但她丝毫没有放松。闸机、票亭、扶梯、站台,徐桂仙每天都要负重走遍省体育馆站的各个角落。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她始终坚守在“战疫”第一线,没请过一天假、误过一天工。当同事聊天时问她,在岗位上度过春节会不会想家时,她说:“家离得不远,一个春节不回去也不要紧,现在疫情严重,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虽然没法像医生一样在前线治病救人,那我们就要在后方守住阵地,为大家做好后勤。”

放下扫帚,她是大家眼里的“地铁演奏家”,背起工具,她是保每寸安心的保洁员工,用自己的勤劳和坚守,为市民朋友们出行的安全、舒适而奉献。

2020年初疫情在国内肆虐,成都地铁值班站长李燕放弃了湖北老家的婚礼,选择坚守在岗位,冲在战“疫”一线。在岁末年初钟声敲响的时候,为零零星星还未归家的旅客铺好回家的路。

有国才有家,新娘的决定也坚定了新郎沈灿一同坚守岗位的决心。他们清楚,此时此刻扛起的是乘客的出行,是城市的使命,更是一场人民的战“疫”。

她的故事被大众熟知,大家都称她为“湖北新娘”。

今年4月,一个发生在成都地铁的让座事件在抖音获得了22万点赞,网友纷纷留言称赞视频中让座的“憨憨”太暖了。

一位盲人朋友带着导盲犬搭乘地铁,“今天有点尴尬,旁边有帅哥给我让座但他没告诉我,还好同事帮我拍了视频,谢谢你啦小哥哥!”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一群年轻人的身影格外耀眼,他们是令人骄傲的“90后”,是了不起的一代!

17年前一场非典袭来,当时90后最大的不过刚上初中,最小的还在幼儿园,他们都是被人们重点保护的对象;17年后新冠肺炎来势汹汹,疫情的扩散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当年被保护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毫不犹豫,从未彷徨,在各自的岗位上,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命的重量。

这一代年轻人有担当、有勇气、够坚定,足以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守望相助,共战疫情,青春正好的90后们用自己看似微小的力量,传递着爱和光芒!

2020年快结束了

这一年我们行色匆匆

这一年有太多的感动

也有不少的遗憾

也许2020年的开始过得不算快乐

但希望和爱从未离开

这一年

成都地铁的这些瞬间

温暖和治愈着你我

让我们记住这些温暖的时刻

相信在灰暗的日子里会变成光

照亮我们的世界

温暖冬日

#新冠肺炎_社会#90后#春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