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皇帝惨死,改革派全被诛杀!少数民族的汉化,终究是梦一场?

2020-12-31新闻30

在近日热播的纪录片《中国》中,我们伴随着影像里的力量,感受到了一段宏大壮丽、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历史。

难得的是,纪录片更以极其唯美的风格,在充分还原了特定年代的场景。同样,纪录片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几千年文明、民族和政治的演变。

比起汉、唐等政权的统一稳固,风起云涌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第八集《拓跋宏开启民族融合大幕》(《融合》)反而成为了我喜爱的历史片段。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乱世出英雄,恰恰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历史拥有了更多被重塑的可能性。

当时,时局和快速更迭的朝代,短命王朝则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少数民族的大量涌入,胡汉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构成了“五胡乱华”局面的形成。

一、北魏的建立

到了南北朝时代,中国的时局渐渐由分裂走向稳固。鲜卑部众的崛起、北魏王朝平定北方,皆给中国的大一统创造了可能性。

然而比起政权的统一,汉胡文化的融合更成为了北魏王朝的主要特点。早在公元3世纪,生活在大兴安岭一代的鲜卑游牧民族逐渐崛起,他们通过部落间联合、吞并和征战,逐渐成为北方土地的霸主。

在不断南征北战的过程中,除了保持实力的持续扩张之外,文化的不断交融更让北魏不同于其他北方政权,在文化融合这条路上,北魏比其他王朝走得更远。

因北魏凭借鲜卑贵族立国,在政权建立之初,北魏依然保留了浓郁的游牧民族特质。包括服饰、语言、文字、姓氏和生活习惯的延承等,北魏皆与汉族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

随着一代帝王拓跋焘的扩张,北魏的疆域更触及到黄河以北甚至淮河流域的地区。

比起帝王将相的高高在上,被统治者仍以汉人为主。文化的差异性更给少数民族政权埋下了隐患。

在早前北朝王朝中,后赵、前秦等无一不是民心向背导致了国破家亡,毕竟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间文化巨大的断裂,必然导致统治根基不稳,政权倾覆。

如何让北魏在黄河流域建立万世之根基,也成为了北魏帝王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孝文帝改革

就中国的历史演变来说,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之后,要么被其同化、要么被其消灭。然而北魏则属于第三种。

比起其他少数民族王朝对自我文化的偏执,北魏在文明的进取性上,确实要高出太多。对于汉族文明的投靠和对于自我民族的革命,在历朝历代皆未有之。

在拓跋弘退位太上皇,冯太后掌权之后,北魏更迎来了全新的改革契机。老一辈贵族中不乏反对者,冯太后和孝文帝母子则力排众议,推动了北魏的整个汉化历程。

经济

面对鲜卑根深蒂固的游牧特性,如何让民众安其田、遵循农耕经济则成为了首要问题。面对游牧本身的生产力低下和水土不服,孝文帝首先以均田制来安定统治。

均田制,顾名思义对田地进行了相对均等的划分。从年龄、性别和住户等层面,既稳定了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状态,更保证了王朝的经济来源。

与均田制相对应的便是,租赁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面对地方豪强的强大实力,北魏政权则把税收权力进一步集中化,且统一划归为县级征收。这样既明确了权责,又清晰了财税来源。

政治

拥有了经济的稳定性之后,游牧文明自然在中原失去了活力。而面对依然以鲜卑血统为尊的贵族,孝文帝则通过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来整顿吏治。

首先,孝文帝开始重用汉族官员,以汉族官员李冲等为左膀右臂,更多番提拔汉族能力出众的官员上位,在维持了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之外,且打压了鲜卑贵族的势力。

此外,九品中正制选拔制度在北魏很好的保留。在此基础上小稳定更进行了改革九品则被分割为正从品;细化了官员的级别之外,保证了权责进一步明确。

在贵族阶层的流动上,许多汉族官员的世家被孝文帝赐为贵族,且与鲜卑贵族平起平坐,且进一步瓦解了原有的顽固势力,完成了汉族官员上下级晋升的畅通。

文化

比起以上,孝文帝似乎并不满足。为了保持改革的彻底性,下一步便是北魏壮阔浩浩荡荡的迁都之旅。

因北魏旧国都地处苦寒之地,为了进一步容纳汉族文化,孝文帝则举国之力南下迁都洛阳。以举国之力拥抱汉族文明,可谓前所未有。

同时孝文帝尊孔子为师,改革期间全国各地立有孔子像。而孝文帝更于民间大肆挖掘儒学人才,奉为上宾。包括在朝堂礼仪上,儒家的处事价值,成为了孝文帝以及文武百官遵从的最高标准。

为了保持身份上的彻底融合,孝文帝更自断臂膀,开启了对祖先的姓氏更换,他改拓跋为元,由此拓跋姓氏彻底消失。

而各鲜卑王公的复姓则因为皇帝首先自断臂膀,而不得不被执行,最终鲜卑族复姓更一夜消亡。

在语言上,为了保证政令的畅通,孝文帝则开启了对语言的自我变革。孝文帝不仅在朝堂内部禁止胡语,且在民间对胡语进行完全禁止,甚至一刀切实用汉语。

三、改革的覆灭

毕竟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稳定性,对于原本文明的暴风骤雨突袭,显然激起了部分鲜卑王公大臣极大的不满。对于民间文化的强行删改,造成了更加剧烈的反抗。

首先带头的便是太子元恂,在对抗父亲的改革之余,则图谋叛变、让北魏的政权祸起萧墙。此外,孝文帝为了一统天下、文治武功,则屡次攻齐,御驾亲征。

然而,多年的政事操劳让他积劳成疾,最终死于征伐南齐的行军途中,年仅三十三岁。至此,北魏汉化的两个关键人物冯太后和孝文帝拓跋宏双双离世,改革则前功尽弃。

孝文帝死后,拥护改革的官员更尽数被流放诛杀,而曾经孝文帝自童年起便进行了的努力,最终毁于一旦。

之后,北魏的政局逐渐混乱,鲜卑人和汉人的矛盾持续激化;最终北魏孝武帝灭亡,曾经一同北方的庞大王朝,最终烟消云散。

从历史的评价来看,后世对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多持以肯定态度。虽然初衷感人,但是在改革路上孝文帝逐渐固执己见、急于求成,在抛弃了自我文明的同时,更以强制的强权为手段,完全违背了自愿的原则。

最终多年的成果,迅速毁在了反对者的手里。

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演变固然值得称赞。但任何文明本身的变革,都是一个缓慢且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代来打磨,而不是肆意妄为。

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

#诸子百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