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爆竹声中一岁除:万千国人团圆之际的春节,有着一段怎样的历史?

2020-07-23新闻5

导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华夏儿女心中最隆重的团聚新春佳节,也是我国的传统民族节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团圆佳节,一家人阖家团圆。这个节日不仅带着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华夏儿女的文化心理,生活娱乐,理想愿望和思想信仰。

春节的含义来源于农业,根据古时候的稻谷成熟,一年一熟,而形成的岁名,年。在春节期间,我们中华儿女各个民族都会举行庆祝活动,这些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大多数是有祭祀祖先以求护佑,除旧布新以期来年美满,阖家相聚守岁等主要内容,带着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活动。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科技进步,我们很多的古老习俗都渐渐演变、由繁入简,却依然足够我们去探索。

一、春节:古人的信仰,祭祀的佳际

关于春节起源的说法众多,有的说春节是源自古时候的腊祭活动,也有说法说春节是源自于古时候巫术祭祀的仪式,或者说春节源于鬼节祭祀仪式,等等。这众多的说法之中,最大众的说法是舜天子即位统领人类,带着部落里的人们,祭拜天地众神和祖先宗祠,人们便把这一天叫做岁首,也是春节由来的起始。

春节,起源于上古原始的民族信仰、祭祀,专门用来感谢天地之间的神灵、祖先庇护的恩德等等而产生的活动,早期的春节文化活动大都是反映古时期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拜以及天人合一的愿景还有慎终追远和固本思源的社会人文精神;这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都是其中蕴含了上古时代礼乐文明发展以及社会人文的深邃内涵。

在《三命通会》以及《盘古王表》等上古时代文化风俗活动记载的书籍中都有记载,年,是古时候的人们都是根据天地之间的运行,四周事物的变化的规律来确定二十四节气还有四季循环的起终点的。通过这种方式划分四季而这一个循环便做为一年,地球环绕太阳一周,作为历法计算里的一年,循环往复,古人再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更始的规律变化,以及身边的事物生长变化,规定一年之初,岁首,也就是立春,干支历法里边的二十四节气的开头,即“天象更迭,斗柄指寅,万物复苏,天下皆春”。

而我们的新春佳节就是由这一年之初的祭祀活动而演变过来的庆贺节日,在《尚书.大传》中有提到,一年的开端,叫做岁首。民间俗称年节,或者新年,春节的民俗习惯活动的流传和传承就是通过这些历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长期积淀凝聚形成的,在文化民俗传承中,承载了丰富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最初,在先秦时期,新年叫“元日”、“献岁”、“改岁”、“上日”等;到两汉时代,被称为、“正日”“正旦”、“岁旦”、“三朝”;发展到魏晋时期和南北朝的时候,被改为“元日”、“元辰”、“岁首”;到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被叫做“岁日”、“元”、“新正”、“元旦”、“新元”等延至后来。

清朝末年国民革命以后,清朝被推翻纪年方法才开始逐渐使用公历纪年的方法,从此出现了农历年和公历年两种纪念方式,两个新年,由于农历新年又在一年之初春季,所以,为了更好的区分,把农历新年改名为“春节”,把公历新年改名为“元旦”。

二、春节的习俗活动:流传千年的优秀文化

新春佳节作为我们最隆重的团聚节日,关于怎样可以庆贺这个节日,在从上古时期开始的千百年来,我们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春节风俗活动习惯。

春节的庆贺活动和习俗,要从准备开始说起。而春节的准备活动,则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的祭灶神开始,这个日子是民间专门祭祀灶神送他上天拜见玉帝的日子,在中国民间的众多信仰神中,灶神的名望是比较大的,毕竟民以食为天,而且他资历比较老,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受到尊崇了。

这一天,大家喜迎灶神,做好糖瓜粘,一说粘住灶神的嘴让他在天上不能说坏话,二说甜甜灶神嘴,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大意都是祭拜好灶神,期望他可以护佑百姓在众神间说好话;腊月二十四,扫尘,也就是辞旧迎新,全家大扫除,把全家的尘土清除,准备迎接过年;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就像山西民谣唱的一样,二十三,打发了老爷子上了天,之后二十五玉皇大帝就会下凡来检察查看人间的各种善恶,通过这种方式来定夺来年人间的祸福。这时候,家家祭祀来祈福来年好运,从这一天开始,就要注意言行和起居各个方面,谨言慎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祈祷来年降福。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从今天开始,置办年货,以备过年;腊月二十七,杀年鸡,这在汉族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宰鸡赶大集;腊月二十八,打年糕、蒸馍馍、贴花花,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过年的主食基本就张罗起来了;腊月二十九,小除夕蒸馒头,家里都会准备上酒席,人们互相拜访,这一天也叫别岁,人们还会在户外焚上香炉,焚香需要连续三天,这个被叫做天香。

腊月三十除夕,春节和除夕是首尾相接的,所以这一天,大家纷纷开始祭祖拜神、贴春联、贴门神,燃爆竹,给孩子们压岁钱,全家一起吃年夜饭,一起通宵达旦守岁,也有句俗语叫:“三十晚上熬一宿”;

正月初一,晨起拜年,长辈邻里,互相拜年,古时候有传说,每到除夕这一天都会有怪兽年来侵袭百姓,人们经过一整夜的守岁,子夜时分燃放鞭炮,驱逐怪兽年,初一的早上,大家打开家门互相道贺拜年;正月初二,姑爷节,祭财神,这一天,除了祭拜财神之外,出嫁的女儿都会带着自家的女婿回娘家拜年,这其中众多不同的规矩我们就不一一解说了;

正月初三,赤狗,因为同音赤口,寓意容易跟人发生口角,所以一般不外出,随着大家春节团聚,这个习俗便渐渐淡化,有的地方,在这一天会去拜访姑母;正月初四,迎灶神,祭财神,相传这一天,灶王爷要在这一天查户口,所以,不宜出远门;正月初五,破五迎财神,这天是所有做生意的人们祈求一年财源广进的重大节日;正月初六,送穷神,这一天,全家都需要做一番大扫除,收拾并扔掉家里的垃圾和破衣服,寓意着新的一年,除旧布新。同时,喝蔬菜做成的蔬菜汤;

正月初七,人七,神话传说中说,女娲在她创造世间万物的第七天创造了人类,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诞生日,自汉朝时期开始就有了这一人日节俗,从魏晋之后开始得到重视;正月初八,谷日是众星下凡的时候,制作小灯点燃来祭祀星宿的祭祀活动,叫做“顺星”,传说这一天是谷子的生日,如果当天天气晴朗,预示着新的一年的稻谷可以无灾无害大丰收;正月初九,传说是天公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被人们叫做“天公生”,主要的习俗活动有祭祀玉皇等,在天公生这一天,有的地方的妇女会准备上清香的花烛,喷香的斋碗,摆放在天井或者巷口等露天的地方去膜拜苍天,通过这种方式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石不动,这一天是祭祀石头日子,不能动用石制的工具,比如河南的风俗活动这一天的午餐必须吃馍饼,通过这种方式来祈祷神灵护佑这一年的财运亨通;正月十一,请子婿,这一天是岳父请子婿吃饭的日子;正月十二,搭建灯棚,整个新春佳节期间,人们欢乐团聚吃的食物都是丰富多油的,这一天专门吃一些清淡的、清肠润躁的食物,而且又因为三天后是十五元宵节,所以,家里会开始采买灯笼,搭建灯棚。

正月十三,这一天,中国的南方地区一早就开始办灯展会欣赏灯笼,在城隍庙前的花灯展门庭若市人们都在自己喜欢的花灯前驻足欣赏,猜灯谜赢花灯,这也只是元宵节的序幕而已。正月十四,猜灯谜,排练舞狮舞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在为元宵佳节准备,舞龙狮的排练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四处张灯结彩,人们开始写灯谜,猜灯谜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欢快的节日的气氛;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天,吃着糯米粉滚成的汤圆,寓意团圆美满,阖家赏灯,看烟花,舞狮舞龙结头彩。

至此新的一年,春节活动便到此结束了,当然,中国地大人多,各地区的习俗都会有所不同,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结语: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代表着中华几亿个小家庭历经长途跋涉阖家团圆的日子,虽然我们的习俗在简化,我们的生活节奏在变快,尽管我们有很多原因很多的现实让我们不一定能每年都相聚守岁,但是,我们的阖家团圆日——春节依然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每个中华民族华夏儿女心中都牢记着这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不管身在何地,身处何时,当金色的阳光洒满整个华夏大地的时候,人们打开大门迎接新的一年,同样的阳光照耀每个人的脸庞,华夏儿女辞旧迎新,重新蓄满力量奋斗在人间。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历史关于春节起源的几种说法》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百度百科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民俗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