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稳岗位、保就业,青岛西海岸新区上半年实现就业人数和人力资源产业“双增长”

2020-07-23新闻6

鲁网7月22日讯(记者 刘玉娜 曹国凤)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就业问题始终要放在首位。7月20日,在青岛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区(市)长系列新闻发布会第6场中,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局长曲波就新区上半年为稳就业、保就业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疫情期间,用工荒问题困扰很多企业,面对这一难题,西海岸新区高度重视,始终把保就业、稳就业放在重要位置。据曲波介绍,青岛西海岸新区上半年新增就业8.25万人,占全青岛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四分之一。失业率控制在3%之内,并实现人力资源产业13%的增长。新区通过稳岗位、保就业、促创业、强技能,多措并举,创新施策,确保新区稳定的就业形势。

稳岗位——创新实施三个“第一时间”做法,落实援企稳岗

为深入挖掘岗位,保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新区采取三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成立企业用工复工服务专班,对接全区所有企业用工需求;第一时间组织对全区所有的四上企业进行摸派,准确掌握、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匹配介绍劳务用工人员;第一时间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立46人就业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分布在每个镇街,在企业、政府、用工之间架起桥梁,准确地为企业需求做好服务,也为劳动力的介绍、就业做好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积极落实援企稳岗、减免社保费等政策,上半年累计为12800多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7414万元,为3900多家企业减免社保费12.6亿元,稳定就业岗位31万。创新出台《保障企业用工、复工复产十条意见》,为新区11家生产企业发放一次性用工补贴资金180万元,为1668家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补贴729万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复工复产,各项数据位居青岛市十个区市首位。

创新实施点对点劳务直通车做法,通过区财政补贴运输费用支持企业稳岗。出台相关政策,第一时间为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型企业运输省内劳动力4千多人次,为省内外劳务用工人员返回新区实现输送人力2万多名。

保就业——推陈出新线上招聘、共享员工等措施,精准匹配岗位

为了促进居民的就近就业,新区人社局采取多方措施,把线下招聘转到线上,共开展了40多期线上招聘会,打造“春风行动网络招聘平台”、启用“农民工招聘大集”,收集岗位信息12.4万个,达成就业意向7100多人。

在疫情期间创新实施共享员工做法,通过网络平台,让闲置在家的劳动力第一时间补充到需要劳动力的企业中去,第一是解决闲置劳动力的问题,第二是解决了企业劳动需求问题,第三是稳定了一些劳动力的劳动关系问题。共享员工的做法还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除此以外,新区人社局还在全省率先开展电子劳动合同的试点,一个试点可实现电子劳动合同签约2千多人,省时省力,后期在全省得到推广。

为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深入开展一系列网上招聘活动,采取“留青行动”来提高新区大学生、高校毕业生留在新区的比例;上半年累计通过网上审核1.5万多人次,共发放各类大学生就业补贴4866万元。

促创业——营造创业范围,政策扶持创业

为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今年上半年,西海岸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积极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包括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孵化基地的政策。上半年完成政策性扶持创业6642人,带动就业超过1.5万人,落实各类创业补贴8200多万元,新增创业贷款41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规模达到了2个多亿,各项数据位列全市首位。

强技能——率先开展网上培训,提高劳动力技能

技能培训乃就业基础,为让老百姓、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疫情期间,新区人社局在全省率先开展网上培训,线上报名,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屏对屏培训,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企业职工3100多人,落实职业培训补贴483万元,

同时,鼓励和指导企业自主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2千多人,有力地提高了职工的技能提升。

曲波表示,下半年,新区人社局将继续落实好稳就业、保就业的相关政策,全力保障企业的用工,维护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同时搭建一个灵活就业的平台,在灵活用工方面寻找一些突破性的路径。

同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序恢复线下招聘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员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把防止大规模失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做,时刻关注一些重点群体、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失业风险,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新区就业形势能够稳定、向好发展。

#就业#新冠肺炎_社会#农民工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